杜鹃鸟,俗称布谷,古人也称子规、杜宇、子鹃。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墨客,都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视为悲愁的象征物。
唐代诗人成彦雄有诗云:“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写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古人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大概是因为杜鹃口腔和舌部都为红色而牵强附会。不过也许古人早就知道这根本不是真的流血,所谓托物言志,只不过要找一个具体的表达媒介而已。这世界很多事情本质上并无内在联系,但只要你愿意,就能在任何两物间建立你所希望它们有的联系。
除了成为文人骚客悲情的象征外,杜鹃满嘴鲜红对它们自己又有何意义呢?
杜鹃是属于典型的托卵寄生的鸟类,所谓“托卵寄生”,就是自己不孵蛋,把蛋下到别的鸟的巢里,让别的鸟代为养育。那些被蒙在鼓里的替杜鹃养雏鸟的亲鸟则被称为“义亲”。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繁殖季节,有幸再次见证了这几多欢喜几多愁的一幕。
年6月中旬,有“找鸟第一捕快”之称的鸟友王帅传来消息,在一个常去观鸟林子里发现了一个黑卷尾的巢。黑卷尾的鸟巢营造在一棵苦楝树上,而两边是比苦楝树高很多的木麻*,无事站在木麻*上栖息的黑卷尾可以轻松注视鸟巢内发生的一切,看来黑卷尾很善于找位置。
黑卷尾繁殖的这片林子,也是四声杜鹃经常出没林子。惊喜就这样不期而遇——一只四声杜鹃正在的巢中享受黑卷尾的抚育而慢慢长大。
黑卷尾喂养四声杜鹃雏鸟的视频——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机警的黑卷尾怎么会让杜鹃在自己的巢里下蛋?为什么又心甘情愿的替杜鹃抚育雏鸟?
杜鹃类能够成功托卵寄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偶然事件,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杜鹃的体形、产卵的速度、卵的伪装、胚胎发育速度、雏鸟的叫声、以及雏鸟那血色的大嘴巴等多种因素有关。
杜鹃与某些小型猛禽在大小、形态和羽色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只飞过的四声杜鹃
有研究人员通过在喂食器边上放置杜鹃和雀鹰的模型发现,大山雀等小型雀鸟对这两种模型表现出了一致的天敌警报叫声。也许正是通过这种伪装来迷惑和威慑宿主,而为自己赢得短暂的产卵时间。
通常鸟类产卵需要二十到六十分钟,据称,杜鹃产卵仅需十秒,神不知*不觉地快速将卵产在宿主的巢里。而杜鹃的卵,在斑点和颜色上尽可能模拟宿主的卵。也许一开始它们就选择了那些与自己的卵相近的鸟来下手。
产卵成功后,杜鹃卵中的胚胎通常更早发育出壳。出壳后,杜鹃雏鸟天生会把宿主的蛋“拱出”巢外,完成亲生母亲未尽的“事业”。
鉴于条件限制,大部分观鸟人无法完整记录这不可思议的过程,但所幸的是网上已经有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下面是部分网图——
正在努力把别鸟的卵推出巢外的杜鹃雏鸟,图片来源见水印
被推掉到水里的卵和雏鸟,图片来源见水印
还看不过瘾?来一张动态图……
图片引自“飞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