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约有种杜鹃,
其中一种系凉山州会东县独有,
它的自我繁殖能力极低,
非常稀有,
被直接命名为“会东杜鹃”。
年科考数量仅余株,
当时被称为“杜鹃中的大熊猫”。
近日,会东县新发现了
约株会东杜鹃。
新发现的“会东杜鹃”
5月12日,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张超和王飞、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朱大海、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马文宝等多名专家赶赴凉山州会东县,在该县林草局、老君滩乡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老君滩乡岩坝河亮口梁子、老青山村中厂水库梁子就该县新近发现集中成片的“会东杜鹃”进行确认。
专家组考察新发现的“会东杜鹃”
据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马文宝博士介绍,5月9日,他们一行5人正在乐山市峨边县开展全国杜鹃花种群及分布情况等科学考察时,得知新发现大量“会东杜鹃”的消息后,及时调整行程专门赶往会东,进一步确认。
“年,应会东县相关部门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植物学与杜鹃花专家耿玉英老师带领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专家张超一行五人来过会东县,就该县淌塘镇麻塘村回龙沟的‘会东杜鹃’开展过科考。当时确认的就只有余株,很稀有。这次,当地能发现近株集中成片或零星成片的种群,真的应该算得上是‘会东杜鹃’的一个重大发现。”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四川省知名植物专家朱大海告诉记者。
科考组进一步就“会东杜鹃”新布区内的种类核实、杜鹃花标本收集等进行了系统的科考,并为会东杜鹃花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确认这就是“会东杜鹃”。“这一片的杜鹃长势都比较好,至少应该有三五千株,在这样的区域和环境下还可能发现一些‘会东杜鹃’,这次发现的区域应该很适合‘会东杜鹃’生长。”专家说。
据了解,“会东杜鹃”仅产于会东县,主要生长在常绿阔叶林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分布在海拔~3米高山上,属灌木,花冠红色,高约1~2.5米,花期5月底~7月初,是杜鹃花属植物中开花时间较晚的少数种类之一,是培养杜鹃花晚花品种的潜在资源。“会东杜鹃”于年6月25日首次被采集到标本,直至6年才在产地找到自然分布种类。
文图
彭家兴红星新闻记者江龙
来源:凉山阳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