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档案
杜鹃花为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目前全球共描述记录了约种,我国拥有丰富的杜鹃花资源,是世界上杜鹃花种类最多的国家,约有种。杜鹃属种很多,差异很大,有常绿大乔木、小乔木、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杜鹃花是国际著名花卉,也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位列我国三大天然名花之首,被誉为“花中西施”。此花植株分枝多,枝条细而密,幼枝有毛,棕色或褐色。叶互生,因种类不同而有圆形、椭圆形、卵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等。花色繁多,因品种而异,有白、紫、粉、*、红、淡紫、洒金,有的还有双色,有的花朵还有香气。杜鹃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
人间四月芳菲尽,盛开在五月的杜鹃花,成为这段时期当之无愧的领衔主演。从春鹃到夏鹃,杜鹃花越开越热烈,越开越奔放。一团团、一簇簇、一丛丛,或如白玉,或如红霞,或如锦缎,开在山野间或城市的花台里。
杜鹃花在中国,尤其在西南地区,属于常见花卉,既平凡朴实,又鲜艳靓丽。论平凡朴实,它能在丛林高山随处生长,开起来漫山遍野,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论鲜艳靓丽,它的多姿多彩、仪态万方,在百花园中鲜有匹敌。
暮春初夏,密密扎扎装点大街小巷的杜鹃花让城市弥漫着醉人的韵味。在成都周边有许多欣赏杜鹃花的地方,近一点有郫都区蜀国鹃都、新津花舞人间、都江堰龙池、西岭雪山等地,暖风吹拂,花海掀浪滚滚奔涌而至,带来一段明艳而快乐的时光;远一点有峨眉山、海螺沟、木格措、达古冰川、光雾山、瓦屋山等地,在白云缭绕中观花,自有一种超脱凡尘之感。
我以杜鹃花为主题写过不少诗,比如有两首五绝,其一为:“岂因尘土堕,长被冰霜裹。一夜得春风,枝枝红似火。”其二为:“兀自辞幽谷,长年裹俗尘。一朝花灼灼,犹见气嶙嶙。”何以为钟情杜鹃花呢?也是因为“杜鹃”这个文学意象确实意味非凡。
从药用到观赏的转型简史
杜鹃花种类繁多,别称亦是不少,最常见的就是红鹃、映山红。除此之外,还有谢豹花、羊踯躅、红踯躅,山石榴、满山红等。
杜鹃花大约起源于晚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过渡期,距今有万—万年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和栽培利用杜鹃花的国家。年前秦汉时期,国人已熟悉利用杜鹃花的药用价值,最早记载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植物。六朝后期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也记载有“羊踯躅,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故名”。
作为观赏性的花卉,杜鹃花在唐代就已经引起重视,无论是私家庭院,还是山寺庙宇,都有着杜鹃花的一席之地。也正是从唐代开始,杜鹃花的意象大规模进入诗文。
到了宋代,在栽培上也得到长足发展,较多地应用于庭院栽培,出现比较详细的关于杜鹃花的特征、栽培等信息记载。
明清之后,有关杜鹃品种、分布、应用和育种的记载逐渐增多,到了现代,杜鹃花扮演了园林艺术中的重要角色,以盆栽为主,被广泛种植在私家庭院中或城市绿地里。
作为愁的意象
有意思的是,杜鹃既是花名,又是鸟名,这是杜鹃有一大特点:“花”“鸟”同名同构。杜鹃花开时节,也是杜鹃鸟啼鸣时节,人们很自然把杜鹃花与杜鹃鸟联系起来。这个传说源自古蜀国:相传古蜀国王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每逢杜鹃花开,杜鹃鸟就开始啼鸣了,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日夜悲鸣,至于啼血,血染花上,这就成了杜鹃花。因此杜鹃鸟也叫子规鸟。这个故事发生地就在成都,今天成都市郫都区还有纪念望帝和丛帝的望丛祠。同时,在郫都区,杜鹃花是“区花”。经过两千多年岁月流转,在一代代人的传颂中,杜鹃花早已成为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标记与精神图腾。
“杜鹃啼血”,这是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后世反复的讲述中,杜鹃意象的人文意蕴不断丰富起来,具有表达忠贞、离别、思乡、冤屈等多种内涵。在文人笔下,杜鹃花与杜鹃鸟一样,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文精神。
当杜鹃花遇到杜鹃鸟,两者一同出现的时候,通常相互呼应,两愁并一愁,愁上添愁。如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杜鹃花与杜鹃鸟的关联互文,渲染了浓重的思乡情绪,让凄苦显得更为强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又如韩偓《净兴寺杜鹃花》:“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茜罗。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吴融《送杜鹃花》:“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像这样“花”“鸟”联袂出席的例证还有许多,可以说,在杜鹃花与杜鹃鸟并用时,杜鹃花呈现出的是“愁的意象”。
作为喜的意象
然而,杜鹃花单独出现的时候,又具有热烈美好的象征,可称“喜的意象”。中唐诗人施肩吾《杜鹃花词》称:“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说明在中唐,当时京城人对杜鹃花的认知度还相当低,但是在诗人眼里,杜鹃花艳丽堪比美人。不过就在中唐,杜鹃花也有知音,比如诗坛大咖白居易。白居易在忠州、杭州等地观赏杜鹃花,都留有诗作。因为喜欢杜鹃花,他便移栽了含苞待放的杜鹃花,结果移栽后竟然没开花,他怀疑杜鹃花知道女主人善于嫉妒而不敢绽放,于是作《戏问山石榴》:“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在无奈中自我解嘲,这诗俏皮可爱。
年中国评选十大名花,杜鹃花排名第六。杜鹃花虽位列中国“十大名花”,却被部分人认为在花中品级不高,比如宋人《花经》中定为“八品二命杜鹃”,明人《瓶花谱》中称“七品三命踯躅、杜鹃”。如果换个形象的称呼,不妨目以“花中县令”。这看法当然因人而异,比如在白居易这里,杜鹃花就享有崇高地位。他在一首《山石榴花十二韵》中用浓墨重彩描写了杜鹃花,最后写到“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在白居易看来,杜鹃花也当得起“国色天香”,可以作为奉献给玉皇的礼物,甚至他更进一步建议,请青鸟使者传个消息,将杜鹃花封为百花之王。对了,“花中西施”这个称呼,也来自白居易,他说“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勺药皆嫫母”,嫫母是古代丑妇,这话吹捧起杜鹃,又打击了一大片。
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个场景给人印象非常深刻,一个场景是小主人公潘冬子的妈妈英勇就义时,背景是火红的映山红;另一个场景是潘冬子与父亲重逢时,漫山遍野盛开的也是映山红。炫目的杜鹃花,让多少观众满含热泪,内心也充满着英雄情结。“岭上开遍映山红”是对革命胜利的希冀。因此,杜鹃花也是革命胜利的象征。
人们认为杜鹃花“忠贞”“充满英雄主义”,也有现实的依据,一是杜鹃花没有花粉,不需要蜜蜂蝴蝶的采集,所以不能够招蜂引蝶,二是杜鹃花有微*,使人不敢过度亲密接触。这两点让杜鹃花显得有点孤傲,更像是彰显忠贞和大无畏的气度。
今天,杜鹃花语包含了繁荣吉祥、热烈奔放、坚韧乐观、爱情快乐、忠诚坚贞、事业兴旺等诸多美好的意义。这一点中西文化也是相通的,西方世界认为杜鹃花繁,有“鸿运高照,生意兴隆”的寓意,所以在西方,人们对杜鹃花也有特殊的爱好。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