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如染醉兴安
——读夏玉君散文集《兴安记忆》
夏玉君是一名工作在国税战线的普通干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写作,迄今已有十几年时间,《兴安记忆》收集了他多年以来的散文习作。
我与作者未曾谋面,未通过邮件、电话,只是在论坛不期而遇,他用着“北方樵夫”的网名。读一个人,除了日常交往言谈之外的途径,另一个直达内心的了解,便是读他的文字。文字是心灵独语,是内心最真实的再现,一个人可以成功掩饰痛苦,可以顾左右而言他,但当他面对自己的内心,所有伪装都显得无关紧要。他的生活状态、喜怒哀乐,甚至平时深藏不露的灵*都蕴涵在笔下的字里行间。
《兴安记忆》就是这样一本真诚得撼动人心之作。
高高地小兴安岭下,伊春境内流过一条河——汤旺河,河汊冲击出一块三角地,上面住着10多户人家,作者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大人们都去林场上班,孩子们的乐园遍布在家乡的山山水水,他用《东边的骆驼山》、《后院的林子》、《童年鱼趣》、《山丁子》、《采山儿》等与大家分享寂寞、快乐的童年记忆,苦中作乐是山里人的乐观。
当时处在文化大革命,万马齐喑、*治生活的血雨腥风笼罩着每一个角落,他用感恩的心体验真情,记住《夜宿小镇》中那个国营饭店的老职工,他力所能及的善举,温暖了寒夜;感动着《俺也做过贼》中看场院老人的一声咳嗽,他巧妙地达到警告目的,使偷*豆的孩子及时收手。这样的好不是立竿见影,只有经历风雨沧桑后,才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他的智慧都藏着善良。《扇烟盒》、《泥炮里的快乐》、《家雀蛋》等文章,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现在孩子完全陌生的游戏。随着时代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游戏逐渐退出了日常生活,被定义为不卫生、有危险、不能锻炼、开发智力的落后,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现在的孩子在日渐丰富地物质生活中,童年的快乐被未雨绸缪地学习、竞争等因素挤占得所剩无几,面对这种状况,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悲哀。相信这两种矛盾的情绪定会交织在许多人的心中,衡量着得失,只是再也没有了回头路。
夏玉君的写作素材多为身边人、身边事,去伪存真,歌颂美好,但他不回避丑陋、痛苦,文字是真性情的袒露,有强烈的责任感。在人们竭泽而渔地开发中,小兴安岭的水瘦了,《辘轳井》枯了,但《八月连雨天》的水却发起了脾气,变成洪水猛兽,淹没了村庄,人们被逼着放弃了家园。为采到更多鸡腿菇,《会走的藤子秧》被斩草除根,在作者忧心忡忡中,这一切还在继续着,新开发地也不能幸免,赫哲村的商业化养活着船霸、传统茅屋里上演着龌龊,使得《走进赫哲村》的惊喜暗含悲壮。
他不是“有关部门”更不是“相关领导”,他的担忧、他的文字,也许不能改变什么,呼吁也湮没在嘈杂人海,对现状无补。但为文者不能只歌功颂德或者
当今社会的急功近利,让许多人迷失。为了钱、为了所谓时髦新生活,纯朴变成了落伍,踏实就是窝囊。但人间的沧桑正道,不是投机取巧,不是机关算尽。剥尽浮华,收获现实的安稳,思想深处的宁静,才是人生的恬淡与悠然。
夏玉君抵御了浮躁,他朴实的文字,尽管不那么尽善尽美,在表达意境上还需要努力,但他的写作执着不懈,直面地拷问内心,过程、态度的自省与历练,使得他的品格得以提升,为人为文的善良与朴素,正是他魅力人格的真实写照。
夏玉君:男,伊春市友好区国税局干部,《兴安记忆》中国文学出版社,年12月出版。
.9.24
黑龙江小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