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冬月,
风寒气清。
传习吟诵,
满堂嘉宾。
年12月18日上午,我校成功举办了城中村联盟学校“吟诵教学”观摩研讨会。
本次参会的来宾有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教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官金典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陈春艳老师;中山市古镇镇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心教研组长赵红月老师。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院小学教研员白皛老师,南华小学余云德校长也来到观摩研讨会现场。参加观摩会的还有我校的联盟学校南华小学、岗厦小学以及其它兄弟学校的部分教师及教研人员。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在我校古琴吟诵社团展示的古琴吟诵中,在唯美的画面中,观摩研讨会拉开了序幕。
胡校长首先致欢迎词,介绍我校吟诵教学的前期开展情况,诚恳地表达出希望得到各位吟诵专家的指导。
负责广东省吟诵教学组织指导工作的官金典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官老师首先对我校早读浓厚的吟诵氛围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希望我校按照吟诵项目指导委员会要求进一步做好吟诵教学工作,成为吟诵教学实验中的标杆学校。
一巷月朦胧,
欲问乌衣何处去;
万家春旖旎,
且看紫燕此间来。
在对联的吟诵中,我校周娜老师与四(3)班同学们进入了吟诵课《乌衣巷》的学习。诵读诗句,周老师重点指导入声字和韵字的读法。那段“王谢风流,冠盖照神州”的历史,师生兴趣盎然;在“野草花、夕阳斜、堂前燕”的意象讨论中,逐渐生出感概:时空转换,沧桑巨变。更重要的是,老师带领学生反复听吟诵、模仿吟诵,在高低长短吟诵中体会这首诗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对比及韵字传递的讯息,在吟诵声中寻找诗歌另一半灵*。最后,周老师还勉励同学们:学习诗豪刘禹锡,面对高山与低谷,个人精神不倒,永远保持站立的姿势。
来访的赵红月老师也献上了一节课,与我校五(1)班同学一起为大家展示吟诵观摩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堂从“象形字猜猜猜”引出“雨”字,学生交流带“雨”字的诗句,进入新课学习。在诵读诗句环节,赵老师给学生讲解押韵的知识,从平仄符号入手指导学生借助手势读好平声、仄声、韵字。进入吟咏环节,教学生看文字谱、听吟咏、分析吟诵规矩。赵老师带着学生逐句吟诵,指导学生吟诵好入声字的短促、平声的延展、韵字的婉转延长。学生在老师层层深入反复指导中大胆上台展示吟诵。最后,赵老师带领学生往课外拓展,延伸学习苏轼同题诗其五“我本无家更安住”与《定风波》一词,并结合诗人一生被贬谪轨迹图,指明苏东坡不计个人得失、尽自己全力爱百姓的儒士精神及豁达的人生境界。
两节观摩课后,陈春艳老师做《吟诵与吟诵教学》专题讲座。陈老师从吟诵的历史变迁说起,讲到目前吟诵教学两项任务:指导学生学习吟诵和指导学生用吟诵学习古诗文。陈老师还介绍了目前吟诵教学的三种课型:基础式、整体式与创作式,给出学校实施吟诵教学的三级台阶,展示了吟诵教学的几个具体课例。针对我校教师在吟诵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陈老师也一一做了解答。
陈老师的讲座让我们一线老师,特别是我们这些吟诵教学的新兵很有启发,解开了我们不少困惑,同时也增进了我们老师弘扬传统经典的信心。
最后,福田区小学语文教研员白皛老师与大家就吟诵和吟诵教学法做了真诚交流并对两节观摩课做了精彩点评。白老师指出会吟诵不代表会教吟诵,研究吟诵教学法迫在眉睫。结合两节观摩课,白老师重点提出三点思考:其一,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其二,吟诵教学当中如何培养学生声音感受力?其三,在吟诵教学中以诵读为重心还是吟咏为重心。
白老师总结说,在吟诵教学中不要把理解与吟咏、理解与诵读割裂开,而要在声音中构建画面,在声音的高低长短中体悟情感。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本次研讨会,老师们感受到了“吟诵声中有诗词另一半灵*”(叶嘉莹先生语),看到吟诵这一传统读书法和教学法正在成为古诗文教学的有益补充。
然而,吟诵与吟诵教学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究,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探讨。好在,我们走在路上,未来可期!(白皛语)
撰稿:徐梅摄制:陈立德审核:王波胡爱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