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中药材采收的最佳时节,11月17日,在百里杜鹃戛木管理区杜鹃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余亩白花前胡长势喜人,正是采收的最佳季节,当地60余名村民忙活在地里,及时采挖、背运中药材白花前胡,确保特色农业增产增效。
缘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朱志辉告诉记者:“这几天前胡进入了采收期,昨天有50多个人前来务工,今天增加到60多个,务工群众每天可以有多块钱的收入,老百姓对我们开的工价还比较满意,积极性也很高,务工群众一天比一天多,我们每天都是现金支付给务工群众,货称了之后就马上付他们务工费。”
百里杜鹃戛木管理区杜鹃村地处百里杜鹃东北面、戛木管理区南部,海拔0米左右,空气湿润,气候良好,十分适宜白花前胡生长。近年来,戛木管理区积极引进安徽缘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发展前胡种植,通过公司带头引领,带动村民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群众增产增收,由于管护得当,种出的前胡品质好、产量高、市场前景广阔。
据戛木管理区杜鹃村党支部书记杨安富介绍,杜鹃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白花前胡种植余亩,以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大大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来戛木管理区杜鹃村种植前胡我们也是经过两年的考察,了解到这边的气候、海拔、土地、土壤都适合种植中草药,特别是前胡这个科目。我们今年试种了余亩,从目前的情况看亩产能达到0斤左右,亩产收入能达到0元。”朱志辉说。
在中药材种植基地里采挖白花前胡的文琴告诉记者,基地就在家门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在里面务工,光采收就会持续将近一个月,能有0左右的收入,加上自己家种植的烤烟和玉米,应付农村生活绰绰有余。
与文琴一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不在少数,有公司引领带头,村民们务工机会越来越多,中药材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增收“法宝”,当地不少村民也表示,明年将再接再厉,不断发展中药材产业。
“现在是农闲时节,我们的包谷收完了,每天来挖前胡,一块钱一斤,一天大概能挖到七八十块钱,工资都是当天现结。能在家门口打点零工,补贴家用,还是很开心的。”杜鹃村村民石福群一边挖前胡一边开心地说到。
“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助村民销,实现农民富。”据介绍,杜鹃村将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发挥企业致富带头作用,由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农户负责种植,合作社和公司签订保护价并负责代收,不断发展中药材产业。
“我们村党支部引进缘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种植白花前胡主要是想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下一步是想通过老百姓来种植,公司回收,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这个模式,以农户为主,公司、合作社为辅,切实扭转群众发展思路,为巩固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杨安富如是说。
监制:李华
审核:丁学军
编辑: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