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是我们的“国粹”,传承至今已经二百多年历史了,二百多年时间京剧界出现了许多的名家和名角儿,也创排出了许多的优秀剧目,并且捧红了许多人。
然而时至今日京剧艺术却衰败了,这种境况是人尽皆知的,那么究竟应该怎么挽就京剧艺术呢?有人提出了两点原因,其实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不太现实。
恢复科班
京剧作为传统的戏曲艺术,而在过去一直都是民间艺术,而艺人也是江湖艺人,那么京剧艺术的传承靠的就是师徒方式。
后来京剧界出现了科班这一传承方式,这种方式其实是京剧艺术的一种进步,这没有什么问题。也确实科班之内培养出了许多的京剧名家,像我们熟知的有富连成科班,例如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袁世海等京剧大师级人物都在富连成科班学过艺。
但是后来科班取替了,而接着出现了戏校,其实这确实是一种进步,可是戏校内培养出来的演员却是远远不如科班,所以因此有人说京剧艺术想要重回辉煌那么只有重新恢复科班制度。
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却很难实施。其一,那就是科班之中特别严格,而“打死勿论”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而这么做就是为了要求科班学员更加严格的学习艺术。
我们看京剧名家谭元寿先生,其曾经就在富连成科班坐过科,所以他的基本功特别扎实,要不然也不会六十多岁了还能够登台演出《打金砖》。
但是科班制度终究是过去了,因为学员没有那种成为角儿的追求了,并且其中也存在很多的缺陷,所以说科班制度恢复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恢复革命现代戏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各大京剧院团开始创排革命现代戏,后来一些剧目更是被称之为“样板”,像我们熟知的这一时期创排出了《节振国》、《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等等剧目。
然而后来京剧界似乎并没有创排出什么优秀的剧目,所以有人呼吁重新创排这些革命现代戏。其实这也是不可能的,其一那就是当初创排这些剧目凝聚了文艺界顶尖的文艺工作者,现在是没有了的,就是于会泳、李少春、张君秋谁能比得上。其二,那就是创排这些剧目最重要的就是精气神,就是演员的精气神,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看像童祥苓、钱浩梁、杨春霞、李炳淑、刘长瑜、高玉倩、洪雪飞、李丽芳等等名家演绎的角色都是十分成功并且经典的,而原因就是“精气神”,这一点现在京剧演员没有了,所以也创排不出来了。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