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曹寅《咏红述事》和《红楼梦》以及康熙皇帝的关系,本文主要解析这首诗前三联和最后一联的内容。还是要先看一遍全诗:
谁将杜鹃血,洒作晓霜天?
客爱停车看,人悲仗节寒。
昔年曾下泪,今日怯题笺。
宝炬烟销尽,金炉炭未残。
小窗通日影,丛杏杂烟燃。
睡久犹沾颊,羞多自倚栏。
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
一点偏当额,丹砂竞捣丸。
弹筝银甲染,刺背囗囗圆。
莲匣鱼肠跃,龙沙汗马盘。
相思南国满,拟化赤城仙。
第一联在上文中已经解释,两句暗喻春秋之意,点明此诗的性质是纪实写事。“杜鹃血”这个典故以杜宇比作康熙皇帝,点明这首诗暗写的是玄烨的事情。
第二联“客爱停车看,人悲仗节寒。”“客爱停车看”一句化用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枚这一句把霜打的枫叶和二月花作比,曹寅上一联“谁将杜鹃血,洒作晓霜天”把杜鹃花和红叶并提。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反复皴染杜鹃血和霜叶的红。
把“洒作晓霜天”和“客爱停车看”连在一起看,这两句恰恰又和谢灵运《晚出西射堂》中的“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所表达的意境一致,寓含着朝暮之意,讽刺当权者朝晴暮雨、反复无常。
曹寅借这个典故讽刺谁呢?是康熙皇帝吗?不是
曹寅诗中用了一个“客”字,这个“客”是谁呢?是他自己吗?先看下一句“人悲仗节寒”。
有人说这句化用西汉苏武持节出使的故事,又联系曹寅在《祭郭汝霖先生文》中写过“昔我先司空,秉节东南”,认为这是说曹家担任织造实为代表清朝内廷出使东南。这种观点虽然有据可查,可是却很难和这首《咏红述事》发生意义上的关联。
从前三句分析,曹寅的笔墨是一种螺旋式推进,前后联系非常紧密。人们有时候会被典故带偏,而忘记了作者首先是纪实写事。曹寅在銮仪卫期间,担任过云麾使,持节曾经是他的职责之一,他在《游仙诗》里写过“绛节朱幡奉起居”。
“人悲仗节寒”,这个仗节人就是曹寅自己。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悲痛的我,感觉到手中绛节都透骨寒冷。仗节寒写人的情感,寒冷是在极度恐惧之中会产生的一种躯体感应。“人悲仗节寒”一句描写的人不仅仅是悲痛,还伴随着恐惧。
曹寅仗节,说明他现在是銮仪卫中的侍卫,正护卫着康熙皇帝出行,“客爱停车看”中的“客”指的就是康熙皇帝。
“客”字用在康熙皇帝身上,仿佛有些不恰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皇帝在自己的领土内,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主人。曹寅为什么用“客”字代写康熙皇帝呢?
历史上,有一个自称为“客”的国君,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被赵光胤虏入汴京,封违命侯。李煜在被幽禁期间,写下了许多怀念故国、悔恨过往的诗篇。《浪淘沙》这首词就创作于这个阶段,其中有一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身是客”,指自己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有人或许会说,这可是扯远了。康熙皇帝即位初期,少年天子捉鳌拜、平三藩。如此意气风发、胆大有为的小皇帝,什么时候像李煜这样失去主权被幽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