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再低,有了神话,就能增高;水,再浅,有了神话,就可扬波。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谓“天赋神性,此间便不复寻常”。被神话、传说笼罩着的花神的传说、百花仙子的传说、天女散花的传说、石榴仙子的故事、红楼梦黛玉葬花的故事,等等,不胜枚举。神话、传说、故事未必符合客观逻辑,未必符合科学现实,今天看来也许觉得可笑幼稚,但寄托着生产力极其低下时代的古人真实的情感,“今人未知古人苦,今人不可薄古人”,即使如此,许多神话至今看来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古人所想象出来的故事,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羿射九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还是嫦娥奔月、天女散步、百花仙子、杜鹃喋血,都是气壮山河的铿锵诗篇。就算是牵强附会的联想哪怕是奇思怪想、胡思乱想,也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地契合古人战天斗地、敢于斗争、人定胜天、造福人类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顽强不屈精神。试想,在混沌的世界、洪荒的年代、恶劣的环境、艰难的生活情况下,在手无寸铁、劳动工具极其匮乏的茹毛饮血时代里,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工具几乎都没有的情况下,人类艰难地行走、缓慢地进化,老祖宗何其艰难!这样背景下产生的神话传说,自然令人肃然起敬;在尔后的漫长岁月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了一些传说故事,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就留下了一串串经久不衰的故事。
一个没有花木的地球是难以想象的,一个没有故事的城市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县城也好,一个乡镇也罢,哪怕是一个村庄,只要有历史、有传说、有故事,哪怕有名人、有大家,立马颜值就不一样,路人都会高看一眼,本地人自然也是有自豪感的。不知道诸位亲是否跟鄙人一般有这么个感觉。每每开车出去旅游,到了陌生地方,尤其是一些小县城,有的县城看到名字就觉得陌生,就不想踏入半步。一旦碰到某某故居、某某名山名河、某某神话故事诞生地、某某爱情故事所在地,总是不顾疲劳前往探看。诸位,看的是什么呢?文化!无论什么地方、什么东西,一旦被神话传说所笼罩,一旦被文化所熏陶,立马山也神气活现、水也灵动激活、棋也活了,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文化的吸引力,文化的魔力!所谓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想,这绝不是夸张。
扯得有点远,却是必须的。因为花木的爱好者、经营者、栽培者,往往只是把花木当生意,所以给大家啰嗦一些文化方面的自己看法,算是共同学习还是有必要的。笔者说过,文化是花木的灵魂。当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到底有多少种,笔者翻看许多书籍查找,迄今没有准确的数字。仅拿玫瑰(月季)来说,世界上差不多有种之多,也有说种的。可见花木品种之多,非我等所能想象得出的。
花木品种之多,花木文化自然也不会太少,只是没有人专门归纳而已。鄙人先从花语上举例说明吧。比如,颜色花语。一般来说,白色,代表圣洁、纯洁、纯真、纯情;黄色,代表富贵、地位,也有代表向某人道歉的含义;红色,往往代表激情、热情、真诚、炽热,也有代表热恋的,还有代表吉祥、喜庆的。再比如,数量花语。1朵,代表你是我的唯一,一心一意,专一;3朵,代表我爱你;10朵,代表十全十美;朵,代表白头偕老;朵,代表“我向你送去,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天长地久的意思;0朵,代表至死不渝。等等。还有,近几年疯狂炒作的(我爱你)、(一生一世)、(一生一世一心一意)等等。这些多数渊源于西方思想的渗透,港台流行风加上广东、福建一带的谐音,约定俗成,无论接受还是不接受,事情都摆在这儿。虽然如此,但中国人已普遍接受并沿用,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害处,目前实际上已经形成文化了。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人世间的花木百媚千红,而文化就是那最美花朵的灵魂。让花木文化如同刑天永不生锈的“干戚”、永不疲倦的“猛志’,在江河的洗濯和岁月的重淬中炫发出应有的光彩。(作者梁志刚,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花木文化专业委员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