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诗词大多情感直白、浅显易懂,但他也有一些诗作,表面上看似说的是一件事,实际上内里说的又是另一件事,极具内涵、耐人寻味。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温庭筠一首叫人读了好几遍才能读懂的诗。
一、温庭筠一首乍看浅显,实则有深刻内涵的诗
18岁的温庭筠在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孤身入蜀,开启了游历散心之旅。这年春天,他来到锦城,留下一首诗《锦城曲》: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由于还不了解它的背景,又加上诗的题目含有地名——锦城,我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首咏景诗。我很直观地将诗歌的前面八句理解为作者是在描写蜀山巴水的春光,最后两句则是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这种定向思维的引导下,我再次读了这首诗,却找到了一些与之前想法相矛盾的地方。
一是,温庭筠在诗中写景用的并不是赞美的表达方式。
如果是单纯的咏景诗,诗歌中应当尽可能地将这个地方最美的风景呈现在大家面前,同时还应该洋溢着赞美之情。
从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及李白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等诗句来看,唐代锦城是一个十分美丽而繁华的城池。但温庭筠这首《锦城曲》中所提到的“九折”、“白帝”等地方都算不上是巴蜀最好景点,而且他使用的也不是一种赞美的腔调。
“九折”是指邛崃山的九折阪,《水经注》里描述这里“夏则凝冰,冬则毒寒”,而且在中文里“阪”本身就是指贫瘠之地,这种苦寒又荒芜的地方显然算不上锦城附近值得称颂的风景区。
“白帝”是指白帝城,虽说这是座千古名城,但温庭筠在诗中使用了“荒城五千里”的说法,可见在唐朝中晚期,这里已显现出荒凉萧瑟的状态。事实上,唐代的白帝城的确一度萧条荒废,我们后来看到的白帝城,大多是明清时期重新修缮过的。
蜀山巴水有如此多风景秀丽的地方,温庭筠为何偏偏要点名说这两处,而且情感也是如此消极呢?
二是,温庭筠在诗中的感情过于悲凄,脱离了正常的思乡情绪。
温庭筠这种思乡的愁肠是几乎贯穿全诗的——从杜鹃啼血到巴水漾情,无处不凝结着深深的思乡情结。这种情感在诗歌的最后四句更是到达了颠峰,作者用杜宇怨魄思归的典故,以及种寄相思豆的举动来表达那种无法排解的思乡之情,让人感觉他是被迫留在了巴蜀而无法回家的心态。
按道理,温庭筠入蜀游历是他自发的行为,果真如此思家,大不了回去就是了,即使暂时无法回家,心中最多也就是惆怅,何以到了好似遭受逼迫,而与家人生离死别的境况,这显然不合情理,脱离了正常人思乡的情感范畴。
三是,温庭筠在诗中用典怪异。
《锦城曲》中还提到了“文君织得春机红”,这里引用了卓文君的典故。虽然,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的确是蜀中人,但她向来是以文才和音律出名,之前未曾听说过她还擅长织锦。
而且,纵使卓文君的命运曲折坎坷,甚至差点被丈夫离弃,但实在与思乡情结没有什么瓜葛,这个典故用在温庭筠的咏景思乡诗里显得牵强且怪异。
看来,温庭筠这首诗不似看起来这么浅显,它一定还有更深的内涵。
二、温庭筠《锦城曲》的创作背景
鉴于上面的几点疑感,我再次读了这首诗,又了解了一下锦城的历史背景。
原来,锦城在唐代即锦官城,是掌管织锦官员的官署所在地。这里是蜀锦的主要产地与集散中心,更聚集了大批的织锦工人来生产大量的锦缎,以满足王公贵族的需要。
唐代的锦城虽然美丽而繁华,但官员们对待织锦工人却并不友善。官员们利用手中的特权,不断压榨工人们的血汗,使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官府的严格管控下,织锦工人不仅没日没夜地工作,还被禁锢在了环境恶劣、条件苛刻的作坊里,根本没办法逃离,辛苦困顿的生活使得工人们苦不堪言。
了解到这个背景,又结合前面所说的诗词中关于卓文君的典故,我心中豁然开朗。温庭筠这首诗写的不是他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写被囿困在锦城里织锦女工们的悲惨生活以及她们强烈的思乡之情。
诗歌的前面八句看似中写蜀山巴水的春景,实则是在写织女们在织锦中所描绘的画面。这些织女都是能工巧匠,在她们的手下,蜀山巴水的风光显得那么艳丽唯美,簝笋蕨芽是那么的鲜嫩可口,花枝杜鹃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然而,这些织女们过的却是生不如死的生活,不仅被官府逼迫着没日没夜地劳作,还被限制了人身自由,使她们有家归不得,只能偷偷学种红豆,寄给家里的人以表达思念之情。
三、如何解读温庭筠的《锦城曲》?
想通了上面这一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温庭筠这首《锦城曲》诗歌的意思:
锦城的织锦真绚烂啊,色如墨黛的蜀山重重叠叠,阳光照耀在峰尖的白雪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辉。春笋和蕨草都纷纷冒出了翠嫩的枝芽,萦萦绕绕地遍布了整个九折阪。
锦城的织锦真奇妙啊,织女们竟然巧妙地织出了江面上的风,锦缎上的云霞也好像刚从天边裁剪下来似的。千朵万朵的杜鹃花开满了枝头,朵朵红艳艳的,就似鲜血一般。
锦城的织锦真生动啊,杜鹃鸟正飞向岩石下的花丛,在山中月色下雀跃,神态活灵活现的,让人仿佛听见了它们的鸣叫声,不由得激起了人们浓浓的乡愁。
织女们的聪慧堪比才女卓文君,织出春意盎然的美丽锦缎,但谁知她们心中的忧伤正如这多情的巴水无穷无尽。
织女们心中凄苦啊,这萧瑟的白帝城与自己的家乡相隔何止千里万里,恐怕自己有生之年都无法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
织女们思乡情切啊,只能在巴江边学着种起了相思豆,待得长成大树结出相思果,把红豆寄给家中的亲人,聊表心中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