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42贺新郎赠苏昆生精读陈维崧
TUhjnbcbe - 2025/1/22 20:09:00
白癜风产生的原因 https://m.39.net/pf/a_4992915.html

贺新郎·赠苏昆生

陈维崧

1.作者简介

陈维崧(-)

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

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

诗词文兼工,尤工词。其词才气横溢,近于稼轩,为清初“阳羡词派”代表词人。

少时家门鼎盛,词以风华绮丽见称。

明亡后浪游南北,抑塞磊落胸怀发而为词,颇多家国之感,风格渐趋深婉豪宕,苍凉沉郁。

有《湖海楼诗集》、《迦陵词》等。

2.作品

贺新郎·赠苏昆生[1]

吴苑春如绣[2]。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3]。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4]。算此外、谁欤吾友。忽听一声《河满子》[5],也非关雨泪湿青衫透[6]。是鹃血[7],凝罗袖。

武昌万叠戈船吼[8]。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9]。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10]。正乌鹊南飞时候[11]。今日华清风景换[12],剩凄凉鹤发开元叟[13]。我亦是,中年后。

3.注释

[1]苏昆生:明清之际卖歌者。此词原注云:“苏固始人,南曲为当今第一。曾与说书叟柳敬亭同客左宁南幕下,梅村先生为赋《楚两生行》。”

[2]吴苑:苏州为春秋吴都,有宫苑之胜,后人因称苏州为吴苑。

[3]笑野老两句:意为苏昆生沦落于歌场中,为花而颠,被酒而恼,聊过其漂泊的生活。野老:指苏昆生。百无不有:扰言百般放荡,无所不有。

[4]吹箫屠狗:指沦落市井的奇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徐广曰:“篪一作箫。”后因以吹箫借称乞丐。又《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5]《何满子》:歌曲名,其曲调哀怨凄凉。白居易《杂曲歌辞·何满子》:“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迭,从头便是断肠声。”此处以比苏昆生的歌声。

[6]雨湿青衫透: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鹃血:杜鹃鸣声凄厉,俗有杜鹃啼血之语。

[8]武昌句:明弘光元年四月,左良玉引兵自武昌东下讨马士英,至九江,发病呕血死。武昌:今属湖北。戈船:战船。

[9]樊口:地名,今湖北鄂州西北五里。左良玉曾屯水兵于此。

[10]隐隐两句:写良玉东下,苏昆生在其军幕唱昆曲的情景。月下高歌,六军无不感动而搔首踌躇。

[11]乌鹊南飞:语出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2]华清:唐华清宫,在今陕西西安临潼南骊山上。

[13]鹤发开元叟:指苏昆生。用唐诗人李洞《绣岭宫》诗:“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4.提示

一、苏昆生是一位怀抱绝技、游戏风尘的民间奇人,一生与南明密切相关,亲身见证了南明的兴起与灭亡。

关于此词的本事,吴伟业《楚两生行》序有所记载:“蔡州苏昆生,维扬柳敬亭,其地皆楚分也,而又客于楚。左宁南驻武昌,柳以谈、苏以歌,为幸舍重客。宁南没于九江舟中,百万众皆奔清。柳已先期东下。苏生痛哭,削发入九华山,久之,出从武林汪然明。然明亡,之吴中。”

入清之后,苏昆生与文苑人物多所交接,得题赠篇什无数。此词大约作于康熙初年,以苏昆生的遭遇记亡明旧事,“以史入词”,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国破家亡、百无聊赖的“野老”形象,并借题赠抒发自己的故旧寥落之感与故国之思。

此词气魄大,骨力道,陈廷焯认为陈维崧词“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白雨斋词话》),或正指这一类作品。

二、词采用今一昔一今的结构方式。

上片写今,用吴苑春色反衬自己与苏昆生半生沦落的凄凉身世。

下片写昔,追忆苏昆生在左良玉幕府的往事。“今日”两句又急转到今,写作者与苏昆生吴下相逢,应上片。

然而江山易主,物是人非,苏昆生这位前朝遗老唯有通过哀歌来表达些许故国之思。

结尾以“我亦是,中年后”作结,全词意蕴更显苍凉感慨。

三、词大量运用典故,含蓄深沉,具有较大的感情容量。

无论叹今还是忆旧,典故的运用都巧妙自然,恰到好处,毫无掉书袋子的感觉。

如上片收尾三句连用两典,既抒发自己人生的凄凉,又关合江山易主的沉痛,十分自然。

又如下片“华清风景”和“鹤发开元叟”两个典故切合苏昆生歌者身份,还融入物是人非的感伤,也极其巧妙。

1

END

1

自考,自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42贺新郎赠苏昆生精读陈维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