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夏天,在一家花店买了一盆花,没有问店主花的名字,就是看到有几朵开放的花,很鲜艳,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花苞,想着会开放很长的时间。
放在家里的窗台上,寂寞单调的窗台一下被点燃了,平添了许多生机。
花儿一朵接朵的开,花朵不大,但是开的很放肆,很热烈,如火如荼。
花儿开了一个多月,感觉这花儿太好了,还不知道花儿的名字,请上网上查一下。
用手机拍了一张花儿的图片,到网上去搜索。
通过比对,确定这盆花就是杜鹃花:又名映山红。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好一朵映山红!
二、
和单位同事闲聊,谈到我养了一株映山红花。
同事言,此花在他的老家大别山区,满山漫野的都是,非常的漂亮。
同事小时候,在山里放牛,经常采这种花瓣吃,甜甜的。
此花的生命力特别强,山崖的石头缝中,河道边,路两侧,这种花都能倔强的生长。
我没有在山里见到过这种花,但是,在养花的过程,也发花了它的坚强。
去年冬天下雪时,我将花从外面移到室内,想起时,就浇水。
一个冬天过去了,花儿竟然没有落叶。
不是说好的是落叶花么,怎么长青了!只是因为多给了它一点点温暖?
三、
在网上查出资料,杜鹃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
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后在年,终于移植成活,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19世纪末,西方多国就多次派人前往中国云南,采走了大量的杜鹃花标本和种苗。
英国的傅利斯曾先后七八次,发现采走了种杜鹃新种,引入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那里夸耀于世的几百种杜鹃多来自云南。
年傅利斯在云南发现了“杜鹃巨人”大树杜鹃。它一棵高25米,胸径87厘米,树龄高达年。他将大树砍倒,锯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带回国,陈列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公开展出,一时轰动世界。
现在,大树杜鹃已经受到国家保护,它是云南的骄傲,中国国宝。
四、
说到映山红,想到了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
二十多年前,在读中师时,学校曾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这部电影。
那是年代的中期。在那个露天电影盛行的年代,我竟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所以,在电影院里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非常的感动!
电影讲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江西苏区,年仅八岁的红孩儿潘冬子在党和革命前辈的教育下,与大土豪胡汉三的生死斗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
电影中,潘行义随部队转移后,潘冬子和妈妈在山里盼望红军回来。
为了鼓励潘冬子,妈妈告诉他,到了春天,映山红开了,红军和爸爸就会回来的!
当电影中出现漫山的映山红时,我被这种花的美丽震撼了!
五、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位教师:
李芳老师,河南信阳市狮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年毕业于原信阳师范学校,被分配至小学任教至今。
6月11日下午,李芳老师随队护送放学的学生。在一个红绿灯十字路口,面对急速驶来摩托三轮车,李芳老师一边大声呼叫学生避让,一边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学生,并奋力地将学生推开。
李芳老师被摩托三轮车严重撞击,倒地昏迷不起,4名学生受伤。
6月13日凌晨4:40,李芳老师永远地离开了她挚爱的三尺讲台。
李芳老师,今年还没不到五十岁,已在小学任教近三十年,她是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也是当年初中毕业考中师的万名中师生的优秀代表。
李芳老师,就是一株让人感动的映山红花。
六、
全国有多万名乡村教师,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短板。
就是这多万名乡村教师,用自己的青春、生命、最美丽的芳华,支撑着中国的乡村教育不至于出现最后的塌陷。
他们的工作,不分地点,也许是最偏僻的乡村,也许最遥远的高山,也许村子里没有多少人烟,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孩子,只要有他们,就有朗朗的读书声,就有未来和希望。
他们就是漫山的映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