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西溪湿地的风透着一股冷冽气息,将水面吹得涟漪轻漾。
绿头鸭和斑嘴鸭正在戏水,厚实的脂肪层和丰密的羽毛可以为它们保存更多的热量;偶见一只苍鹭掠过,张开一米长的翅膀,在水面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翠鸟静静地站立在树枝上,眼睛紧盯着水面伺机捕食水中的小鱼,高低错落的近水植物是绝佳的掩护,但是悦耳的叫声暴露了行踪……
在西溪湿地11.5平方千米的区域里,生活着多种鸟类,它们在这里栖息、繁衍,西溪给它们提供了安逸的生存环境,而它们也成为了西溪的风景。
即便是寒冷的冬天,这些精灵仍随处可见。
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员范忠勇,从年至今一直在从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
据监测结果显示,14年间,西溪湿地的鸟类从79种增加到了种(截至年),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有小鷿鷈、黑水鸡等,春夏繁殖季节最为常见的则是池鹭、夜鹭、牛背鹭和白鹭等鹭科鸟类,而冬季常见的有夜鹭、白鹭、绿翅鸭、斑嘴鸭等。
一
浙江野鸟会会员许根生,从年起拍摄西溪鸟类,几乎把所有栖息在西溪鸟类都拍进了镜头,见到他的时候,他正举着相机专注窗外,外面正是一片湿地,碧波粼粼,芳草萋萋。
许根生说,看似平静的环境里,隐藏着不少鸟类。
水雉许根生摄这是西溪面积达亩的观鸟区域——莲花滩,西溪湿地鸟类的主要栖息地,而水鸟是这里的主人,包括但不限于鹭鸟、秧鸡等涉禽,小鷿鷈、雁鸭类等游禽,还有普通翠鸟、矶鹬等亲水而居的小型鸟类。
环颈雉许根生摄“今天早上我拍到一只环颈雉。”许根生拿出照片,环颈雉(又称为雉鸡)是他在西溪最喜欢拍摄的鸟类之一——雄性的羽毛华丽而有光泽,颈部有一圈青铜色和白色,羽翼有斑纹,展翅起飞的那一瞬间尤为优美。
环颈雉属于陆禽,怕水,它们“洗澡”的方式是把自己滚进沙地里,“唰唰唰”地抖动羽毛。这一幕也被许根生记录在相机里。
环颈雉在“洗澡”许根生摄绿头鸭和斑嘴鸭是西溪湿地最常见的两种野鸭,但它们为了吃似乎都不太注意形象,觅食方式简单粗暴,当抚掌拨清波时,一见到水下有食物便一头扎进水里,把毛茸茸的鸭屁股留在水面上。
观鸟多年,许根生练就了“听声辨鸟”的本事。每种鸟叫声的间隔时间、长短、音调的高低是不一样的。有的像在吹口哨、有的圆润、有的清脆、有的则空灵,百鸟齐鸣时,如置身仙境。
小鷿鷈范忠勇摄杜鹃鸟的样子都差不多,但是叫声不一样,四声杜鹃是叫四下就停一停,声音圆润;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布谷、布谷”的叫声,则来自于大杜鹃。但杜鹃一般都很怕人,擅于将自己隐藏在树林里,虽闻其声,难窥真容。
斑姬啄木鸟许根生摄如果在林中听到“笃笃笃”的一串响声,那大概率是附近有啄木鸟在啄食。西溪湿地中最常见的两种啄木鸟是大斑啄木鸟和斑姬啄木鸟。
按照许根生的经验,假如听到草丛里发出声响,鸟类突然纷纷起飞四下逃散,那也许意味着附近有猛禽出没,依照这样的判断,许根生拍到了西溪湿地里难得一见的苍鹰。
二
对鸟儿来说,无论是种类还是种群数量的增加,一切都有迹可循。
许根生发现,一些如野鸭等“原住民”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多,而造访的“候鸟团”里也出现了不少“生面孔”。
范忠勇解释,过去的西溪湿地因为有人在此进行养殖和其他农耕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较大,能提供给野生动物的适宜栖息地也有限,因此种类和数量相对不够丰富。
而西溪湿地建园后,对野生动植物采取了保护措施,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将占总面积89%的区域划为生态保护区,通过自然隔离、限制或禁止人类活动,给鸟类和其他生物都提供了较好的栖息场所。
牛背鹭范忠勇摄到了春秋季,莲花滩迎来了最为热闹的时节,成群成群的候鸟飞来了。
规模最壮观的,首当其冲要属鹭类。鹭,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西溪湿地有许多种鹭,白鹭、中白鹭、大白鹭、苍鹭、夜鹭、池鹭……这些鸟类大约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喜欢栖息在沼泽、稻田等湿地环境。
莲滩鹭影莲滩鹭影是西溪的十大著名景点之一,形容的就是迁徙时节成群的鹭在莲花滩栖息的情景。碧波粼粼的水面,成百只的白鹭站立在水面上,倒映出纤长身姿,如同水面上一个个动人的音符。
苍鹭许根生摄苍鹭是“浑水摸鱼”的高手。不会游泳的苍鹭,凭借自己近一米的大高个站立在浅水中,静静等待着小鱼等可口的食物游来。有时候它还会用自己的脚趾故意把水搅浑,让鱼儿迷失方向。
只要看到有鹭飞到水面站立,许根生就知道它“应该是要捕鱼”,当即将相机架好,安静等待着精彩一瞬。他曾经捕捉到一只苍鹭捕鱼的画面,“抓的是一条鲫鱼,鲫鱼这么大,都被它给抓上来了。”
苍鹭抓鱼许根生摄在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与华北东部繁殖的湿地水鸟,春、秋季节通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南北方向的迁徙。许根生说,在迁徙季,一些湿地水鸟的“迁徙大军”们沿海而行,会经过钱塘江口,有一些候鸟选择路过杭州进行能量补给。
大白鹭与水雉许根生摄为了吸引更多的候鸟“落地”,年,西溪湿地实施了——莲花滩水鸟栖息地改建和提升工程,对莲花滩水鸟栖息地进行优化,浅水区域扩大了、水面更宽了。深水、浅水、浅滩、高大树木和芦苇组成了多种多样的水鸟栖息环境,前来栖息、停留的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因此逐年递增。
三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来到西溪湿地“刷脸”。
年11月,西溪湿地首次拍到了具有“鸟界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
“当时我也在观鸟楼,听到楼里另一边有动静就过去,赶到的时候已经很多人在拍了。”许根生说。
东方白鹳许根生摄东方白鹳一般在10月后开始离开北方往南迁徙,迁徙时常选择在开阔的草原湖泊和芦苇沼泽地带活动,沿途需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停歇。
如果幸运的话,11月份左右会在杭州见到它们的身影。
许根生也曾在西湖上空拍到东方白鹳,但当时这只鸟只是“在西湖上空转了几圈,没下来。”他猜测,是由于当时的点位没有利于“落脚”的环境,而在西溪湿地,“它看到其他水鸟下来了,认为环境是安全的,就飞下来了。”
虽然这只东方白鹳仅仅在西溪停留了5小时,却是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这幅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样对西溪湿地情有独钟的还有黑冠鹃隼。年5月,浙江自然博物院在开展鸟类监测时,一名鸟类调查员在西溪湿地意外发现了黑冠鹃隼,该调查员也是在偶然间发现在一株柿树上看到栖息着这样一对“怪鸟”,举动亲密。
黑冠鹃隼范忠勇摄发现了黑冠鹃隼巢的位置后,科研人员对这两只鸟展开了持续观测和监测工作,顺利观测到它们孵卵和育雏的过程。
黑冠鹃隼站在枝头范忠勇摄随着来西溪湿地观鸟和摄鸟的人日益增多,许多西溪湿地以前不曾记录到的鸟类也被陆续发现,其中也不乏珍稀物种,年12月在莲花滩记录的另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也是由鸟类摄影爱好者偶然发现的。
白尾海雕范忠勇摄西溪湿地以生态保护为优先原则,最大程度还原了西溪的“野”性,将环境还之于生物,也将美景还之于民。
在基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西溪建设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莲花滩观鸟区设观鸟楼、观鸟亭等作为观鸟掩体,方便游客在不干预鸟类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又用密集的孝顺竹和绿篱笆进行遮掩,以免游客在进入观鸟点时惊扰鸟类。
由此,植被丰茂、绿水环绕、鹭鸟飞行、禽鸣婉转的西溪湿地,是其生态保护最好的诠释。
◎参考资料: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鸟类科普:四十一期东方白鹳》
中国气象局《中国候鸟迁徙路线》
美丽西湖《鸟界“国宝”东方白鹳“做客”西溪湿地!》作者:沈文娟
小时新闻《西湖绘
野性西溪!这张西溪动植物图鉴,记得收好》作者:章然余雯雯王曦煜
作者:饲猫少年李有猫-飞鸟与禾X有猫-
资料及部分图片来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溪湿地)管委会
编辑:飞鸟与禾X艾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