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随着避暑游客逐渐散去,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颖川村暂时回归静谧,村“两委”干部赶紧腾出时间抓农业产业,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菜园子,为下一批游客提供餐饮新鲜时蔬。
今年的夏季避暑游,颖川村38家民宿、农家乐生意火爆,近两个月时间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近百万元。“村里民宿住满了,但部分游客坚持要在我们村住宿,我们只好把村办公楼的最上面两层装修成民宿,由合作社经营,给集体带来收入3万多元。”村党支部书记陈权说。
绿意盎然的普底乡颖川村
颖川村之所以能吸引游客,除了风光秀丽、空气清新,还在于村庄干净、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他们这里空气好,人也很热情,游玩的地方多,还可以参加当地人组织的火把节、吃新节等活动,体验感很好。”来自四川省宜宾市的游客田女士如此评价。
“颖川村能有今天的发展,还是党委政府和村领导班子给力。今年从花节到避暑季,他们联系了多个旅行团,大批游客来到我们村,给我们增加了收入。”村民李昭明告诉记者,他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旅馆,今年截至目前已收入10余万元。
群众在颖川村办公室办事
火车要跑快,还得车头带。年颖川村换届选举后,“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8岁,较上一届降低11岁,7名村干部中高中及以上学历4人,队伍战斗力显著提升。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把旅游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成立“旅游联盟”,形成抱团发展共识,通过组织统一培训提升、协商统一服务价格、合力塑造乡村旅游品牌,有效避免恶性竞争、推进良性经营。
“通过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建设家园,我们村村容村貌整洁,旅游产业欣欣向荣。”村委会副主任周兴明说,群众不但把自己家庭卫生搞好,许多人还自发打扫公路、广场等地公共卫生,自发组织民族歌舞节目,整个村寨活力四射。
普底乡颖川村
乡村要振兴,基层治理是基础一环。“基础不牢,谈何发展?只有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使得干群齐心、乡风和谐,乡村才能展现新气象。”普底乡党委书记陈百文一语中的。
抓乡村治理过程中,普底乡党委统筹成立了10支乡村振兴工作队,组织干部进村、包组、联户,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名,占全乡党员数量的84%,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培育产业致富带头示范典型余人,并把65位党性强、作风好、有能力、有知识的带头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团结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
少数民族占普底乡总人口的84.7%。依托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文化,该乡将发展文旅产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融合,打造了以苗族文化为代表的“跳花坡”景区、以彝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沙嘎寨”、以知青文化为代表的“知青苑”、以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为代表的“万卷天书”等景点,每年举办祭花神、夜游花海、汉服实景大秀、美食节、花海乡村游等系列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为更好服务游客,党委政府领办了乡合作联社,统筹联动全乡10个村因地制宜发展餐饮、民宿、特色美食小吃等产业,并组织村合作社开展“认购农副产品、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向旅客推荐本地黄牛肉、土鸡、竹笋、冬荪、香菇等农特产品,大批游客成了“普底农特产”的忠实粉丝和固定消费者,全年认购订单不断。
普底乡永兴村新貌
和颖川村一样,群山环抱的永兴村今年夏天成了川、渝、湘等地游客的避暑胜地,村里多间民宿全部住满。村民黄承均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经营烤全羊等特色烧烤,年收入达50万元,带动5人就业。
永兴村民宿、农家乐
据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黄鹏介绍,该村通过建强“两委”班子、推进基层治理,团结带领群众改善村庄环境卫生,组织群众办民宿、搞餐饮、举行文艺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永兴村办公楼
如今,普底乡颖川、永兴、永丰三个村抱团发展乡村旅游,拥有民宿床位个、餐位个、车位个,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带动余人就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多万元。红丰、庆丰、迎丰三个村则另辟蹊径,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以“企业+合作社”的模式种植林下天麻亩,形成产业融合、资源联动的格局。
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舒适宜人,美丽乡村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更加便利……今日普底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元,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乡,先后培育打造了国家、省、市各类文旅品牌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0余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编辑谢朝政
二审顾野灵
三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