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各大京剧院团开始创排革命现代戏,然而革命现代戏的创排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革命现代戏创排的初期那就是各位京剧名角儿的尝试,像赵燕侠、裘盛戎、张君秋、李少春、谭富英、杜近芳、袁世海、童芷苓等人,他们虽然演绎的并不成功,但是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尝试,让后来的表演者知道了传统戏和革命现代戏的差距,那些传统戏的表演应该运用,而那些不应该运用,所以说这些尝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那就是沉淀时期,很多文艺界的人士参与其中,这就不局限于京剧演员了,反而是各个领域的文艺工作者,他们群策群力创作出来好的剧目、设计好的唱腔和身段。
最后,那才是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主演在舞台上进行尝试,并且取得成功。
当时京剧剧目中《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五出戏位列“八大样板戏”。
然而至此之后京剧界也创排出了一些优秀的革命现代戏,例如《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杜鹃山》、《龙江颂》、《磐石湾》等等。而这之中《杜鹃山》样板戏之后革命现代戏的一个巅峰,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那就是这出《杜鹃山》无论是从角色、剧情、唱词、表演、演员等等诸多方面都是一流的,并且十分成功。
其次,那就是评价一出剧目不能够看当时的影响力,反而是应该看多年之后这出戏还能够站得住脚。我们看在文革结束后很多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虽然重回舞台,但是《红色娘子军》、《龙江颂》、《磐石湾》、《平原作战》这几出剧目都是很少复排了,但是这出革命现代戏《杜鹃山》却是多次复排这就是成功。
然而这出戏的成功有三方面。
其一,那就是剧目的不断完善,剧情也更加的合理,我们看当初赵燕侠、裘盛戎等名家的版本为什么不成功,就是因为在剧情等方面不成功。
其二,那就是演员的成功,像杨春霞老师的“柯湘”、马永安老师的“雷刚”、王忠信老师的“温其久”等等,这些角色都是十分成功并且是不可超越的经典。
其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于会泳的参与。于会泳著名的音乐家,别的方面我们不讨论,就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在上海京剧院时期其曾经参与了《智取威虎山》、《海港》两出戏的创排,而这出革命现代戏《杜鹃山》又是倾注了他很大心血。对此,就连这出革命现代戏《杜鹃山》的主演杨春霞、高牧坤都高度称赞了于会泳的艺术造诣!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