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杜鹃年火把节现场。
百里杜鹃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途径,努力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以旅游带动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将民族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念好“山”字经、做活“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突出展现新农村建设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形成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吸引更多游客到乡村旅游、留宿。截至目前,共培育发展石牛、大荒、永兴、迎丰、附源、锦星、小箐、小桥等少数民族乡村旅游村寨16处;带动发展百里杜鹃湖、九龙山、大草原、米底河等特色乡村旅游点20余处,农家旅馆、农家饭店余家;床位余个,餐位余个。
百里杜鹃普底景区。
发掘和推广芦笙制作、藤椅编织、扎染技艺、漆器制作、霉豆腐制作、苞谷酒酿造等本土民俗技艺,丰富了百里杜鹃旅游特色商品;深入挖掘乡村农耕文化。常态化开展插秧子、割稻子、打糍粑、点豆花等农事体验活动,创新在黄泥乡朝门村举办稻草文化艺术节,依托独有的稻田风光,以浓郁的百里杜鹃少数民族文化为创作基础,结合稻文化主题,围绕农耕生活器具、日常生活用具、自然景观等进行创意,以农促旅、农旅融合,开发了百里杜鹃乡村旅游新业态。
按照“季度有大型活动,月月有特色活动”的规划,深入推进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挖掘具有百里杜鹃特色的民族文化,打造了以彝族火把节、祭花神、彝族年、苗族神鼓节、白族节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百里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