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并非所有的杜鹃都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让其他鸟类背锅。杜鹃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我们熟悉的布谷鸟、四声杜鹃等都是托卵寄生。而另外一些比如绿嘴地鹃等,虽然也属于杜鹃,却都是老老实实自己造窝抚养后代的。
杜鹃在托卵寄生前都会做足功课,让其他鸟防不胜防
其实,为了能够让计划顺利进行,杜鹃鸟在下手前都会做足功课。而第一步就是选择亲鸟所下的蛋与自己所产的鸟蛋颜色差不多的品种。比如布谷鸟会喜欢选择大苇莺,四声杜鹃喜欢选择灰喜鹊,噪鹃喜欢斑椋鸟。这些鸟类所下的鸟蛋其花纹都和杜鹃鸟相似,下蛋的周期和食谱也都差不多,非常适合小杜鹃孵化后的生活。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杜鹃鸟也会选择其他鸟类作为“备胎”,可供选择的寄主种类多大多种,上至猛禽老鹰,下至温柔黄雀,只要一不留神,都可能成为杜鹃鸟选中的那个倒霉鬼。
灰喜鹊是四声杜鹃喜欢的选择斑椋鸟一般被噪鹃选择当然如果仅仅是选择好的寄主,并不能万全保证成功。杜鹃的名声太“臭”,其他鸟类在生蛋之前都会对它们严防死守,这个时候就到了拼“才艺”的环节。原来,杜鹃在选择寄主后还会做一个“功课”,即模仿对方天敌的叫声,把它们吓走。只要这些鸟类因为害怕,飞出鸟窝,杜鹃鸟就能迅速飞入鸟巢下蛋。
已被混入杜鹃蛋的鸟窝:左上最大那颗选择这样的生存方式竟是因为遇到“渣男”
言归正传,无论杜鹃的行为如何让人痛恨,对于森林和自然环境而言,它们仍然属于一种益鸟。其实真正会选择托卵寄生行为的杜鹃在整个杜鹃家族中还不到三分之一,但是杜鹃却是一些含有剧毒几乎没有天敌的毛毛虫的克星,可以说虽可恨,却有“功”。
而提起杜鹃为何会养成这样的生活习性,有科学家表示,这可能是源于一些雄杜鹃一夫多妻制,雌杜鹃仅靠一鸟之力,根本无法完成筑巢抚养幼鸟的职责,只能劳心劳力为幼鸟选择靠谱的养父母。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选择托卵寄生的杜鹃一般都是喜欢迁徙的品种,因为南来北往的迁徙,所以没有时间和条件在一个地方筑巢抚养小鸟。
其实自然界是自私的,对每一个镶嵌在食物链一环中的生物来说,生存是第一要务。只是一些杜鹃选择了一种“损鸟利己”的方法。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同样很大,一旦被寄生的鸟类发现自己辛苦孵的竟然是杜鹃的蛋,它们很可能把杜鹃鸟蛋直接推出巢外,让其自生自灭。毕竟谁也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