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窦娥发下的三桩毒誓,其实是有来头的,关汉
TUhjnbcbe - 2024/8/29 16:51:00

前言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窦娥是比较典型的角色。她是来自于元朝时期杂剧作品中的人物,这部作品的创作者正是关汉卿。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元杂剧创作者,他与白朴、郑光祖以及马致远这三人并称为四大家。在他的笔下,身为寡妇的窦娥遭到他人的诬陷,最终被屈打成招,在这次案件中,该女性成了杀人犯。眼看着生命走向终结,异常愤恨的窦娥在被执行死刑之前,便立下了毒誓。据说在她立下这种毒誓后,她的这些毒誓都实现成真。

于是,人们纷纷认为是上天感受到了窦娥的冤屈,所以才会在6月飘起了鹅毛大雪,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是大旱三年。那么,在被冤枉之后,窦娥为什么要发下这三桩毒誓呢?

▲窦娥冤(动画封面选照)

拥有强烈人文关怀的悲剧

这部著作实际上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出生于金末时期的关汉卿,从一出生就面临着颠簸流离的生活,正是从这些生活之中有深刻体会,因此他才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创作素材。利用现实社会中的现象,不断抨击当时的黑暗社会,同时,他也非常渴望通过作品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关汉卿的众多作品中,《窦娥冤》可以说是他所创作的十大悲剧之首,从这部作品中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十分强烈的人文关怀。

其中的内容是对当时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一种揭露,是对当前统治者的残暴讽刺。尽管窦娥看上去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人物,但她的经历中却极其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当时黑暗政治和社会的不满。同时从这部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对真善美的一种赞赏之情,希望可以激发起农民的反抗精神,以此来获得清明的社会和美好的生活。在关汉卿的笔下,窦娥这个角色其实发下了三桩毒誓,也是在极其悲愤的情况下,才立下如此誓言。她在面对冤屈之时无处申冤,被执行死刑之前才掷地有声,发出愤怒的呼喊,让人感受到窦娥的悲切与凄凉!

▲窦娥(戏剧选照)

毒誓的来源

其实在关汉卿的笔下,窦娥所发的三大毒誓都是有出处和来源的。她所发出的血溅白练,这一桩誓言其实是借助于古典文学《搜神记》中的故事写出来的,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周青的男子,这名男子在被杀的时候,其血液直接喷到了素幡上面,并且血液逆流而上。将这个故事作为基础,关汉卿又引进了杜鹃啼血等经典典故。

血原本就是一个特别有深意的字,那些战旗看上去非常美丽神圣,正是因为众多英雄的鲜血让这些战旗变得颜色鲜艳。鲜血往往是与一个人的秉性有紧密关系的,而窦娥之所以能够立下这种毒誓,也说明这个女人是一个品德高尚之人,她没有做过杀人之事,自然是问心无愧的。在这里所讲的血与白练其实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也象征着窦娥是清白的,不能受到玷污。通过这种方式来讲述窦娥蒙受的不白之冤。

▲窦娥(戏剧选照)

以示自己清白

6月飞雪其实也是存在典故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齐国人邹衍因为受到了冤屈,使得六月飞霜。而关汉卿将这里的霜改成了雪,就是为了说明窦娥是比较清白的,因为雪本来就是清白的,窦娥之所以立下这种毒誓,其实也是想要借助大雪掩盖自己的尸体,以此来保留最后的尊严。

大旱三年的誓言是根据东海孝妇冤的故事来写的,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其实和周青的经历比较相似,因为在其中有大旱三年的这种经历,而窦娥发下这样的毒誓,也是相信老天必然是公平的,能够为其主持公道。

▲窦娥(戏剧选照)

总结:

其实,这些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文学的方式将当时的社会现象表现出来。尽管有一些文学手法在创作时有一些夸张成分,但是这些作品确实非常值得人们警醒。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正是借助于一些异常之事,想要唤醒人们清晰的认知,尽管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小的,但是却极具社会价值,从这三桩毒誓的来源可以看出这部作品也是非常具有艺术特性的,是众多优秀作品的集大成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窦娥发下的三桩毒誓,其实是有来头的,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