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30日,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槽门村,远处山野间白雪覆盖,村庄与湖面、稻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田园新画卷。
在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中,这个小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民宿、农家小院、休闲广场一应俱全。
“请你轻轻留下来,让梦卷走这尘埃,香飘在书厢之外,奏响美丽的天籁……”村民游亚琴哼着小曲,招待接踵而至的游客。
年3月,游亚琴在村里开办起了农家乐,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开业以来,年毛收入在五六万元左右,每个月四五千的净利润还是有的,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收入会更高。”提及自己开办的农家乐,游亚琴信心满满。
这一番场景,让当地干部不禁感叹:“旅游确实是一项富民产业,随着全乡旅游产业化深入推进,乡村旅游正迎来春天。”
如今在槽门村,像游亚琴这样享受着农旅融合产业化发展带来红利的村民还有很多。近年来,黄泥乡党委、政府打破传统产业格局,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把农旅融合作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新动能,整体规划、局部试点,率先在槽门村发展农旅结合产业。
走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槽门村发展目标明确。槽门村党支部书记游勇彬告诉记者,该村以党支部为引领,以山水田园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合作社推进抱团发展为抓手,以实施产业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特色农旅、文旅、康旅等产业,源源不断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推动旅游产业化不仅村民受益,也有力带动了该村其他产业发展。据介绍,目前,槽门村已发展种植福鼎大白茶叶和优质水稻各亩,今年仅生态大米实现村集体经济效益达12万元,生态大米已成为槽门村响亮名片。“来村里旅游,不买点生态米和茶叶都说不过去。”游勇彬说,村里还成功申报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并入选全国少数民族村寨,“水陌满乡”乡村旅游点打造初见成效。
“依靠我们村的旅游资源,现在村里已有民宿20余家,床位达余张,现在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游勇彬说,百里杜鹃花开时节,村里游客最多,住宿床位供不应求。
槽门村只是黄泥乡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泥乡大力发展农旅产业,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融合多种产业、产品,形成了新的具有山地特色标识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取得一定成效。
在该乡坝子村,农旅融合发展同样有声有色。坝子村因地制宜,以农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围绕一村多品的发展理念,除引进葡萄种植产业外,还发展休闲垂钓、避暑康养等产业,带动群众打造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乡村。
“在村委会搞的合作社里务工,开车七八分钟就到,一天的工资是块钱,每个月做满就是块钱,工资每个月底都是全部结清的。”正在坝子村修剪葡萄枝叶的邻村村民丁时仁说起这份工作很是满意。
“葡萄是年12月份种的,特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指导,通过去年全面管护,今年挂果我们还举办了葡萄采摘节,前来参加的游客很多,葡萄品质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百里杜鹃山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丁介绍说。
如今,黄泥乡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把农耕活动、休闲农业与现代乡土文化结合起来,打造了集赏湖景、尝美食、享民俗、品文化等多元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了新鲜的旅游体验,正将美丽乡村变成美丽景区,大力发展让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乡村旅游,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许邵庭闵建华
编辑骆航念何涛
编审田旻佳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