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玉,今年33岁,是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百纳乡龙竹社区一名村干部。参加工作至今,我先后担任过两个村村干部,年调整到龙竹社区担任副主任一职。
刚到龙竹社区时,我还挺高兴,觉得离家近一点可以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还能更好地照顾家庭。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龙竹社区地域面积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较薄弱,贫困面广,贫困人口较多,脱贫攻坚任务较重。那个时候,我的孩子才几个月大,工作家庭两边都得兼顾,压力就更大了。
年,刚到社区工作时就遇到许多难题。记得那时社区开始动工修建通组路、连户路,很多群众因为自家的土地被征用,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阻拦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修路的那段时间,我白天协助施工队协调车辆、水泥及其它施工材料,晚上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回到社区后继续加班做内列资料。原本离社区办公室最近的我,却是回家最晚的人。当时,早上起床孩子还没有睡醒,晚上回到家孩子早已睡着。
年通组路、连户路竣工了,群众感受到了交通带来的便利,大家都很高兴。“要是水泥路不修到自己家门口,下雨天出门回来都是一身泥,看来当初李玉主任给咱们讲的道理是对的,要是当初咱们不听她的劝告,阻拦施工,现在交通哪能这么方便。”如今,走在村里,听到这些话,我觉得当初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金天荣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4口人。通过多次走访我发现,他家除了房屋条件简陋,一家人还都爱喝酒,无所事事,基本生活依靠低保维持。对此,我多次到他家做思想工作,提升他家主动脱贫的意识。
于是,我就经常上门看望他们,与他们拉家常,加强交流和沟通,从思想上了解他们,向他们解读宣传政策,并建议他们搬迁至安置点。开始,金天荣不同意搬,不愿意离开自己待习惯的老家。
经过我的多次劝说,他依然心存顾虑,表示要先看看其他人的搬迁情况。
见事情有了一点进展,我想只要我认真地给他分析,相信能慢慢地改变其想法:“搬到那边工作机会多,现在政策这么好,您家几个儿子都能有机会在那边找到活干,生活也方便很多,条件会越来越好。”
最后,金天荣一家同意搬到新家。“这回居住条件改善了,酒就尽量不要喝了,闲的时候就把环境卫生搞好,自己住着也舒服。”金天荣户搬到安置点后,我耐心的劝解他。他也向我保证以后绝对不再多喝酒,要好好过日子。
“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太感谢你们了。”在回访时,金天荣对我说道,三个儿子都找到了工作,金兴孟是社区的护林员,每月有元的补助,金兴邦在安置点附近务工,金兴越在贵阳务工,一家人的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能真正地帮助到贫困群众,让他们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这才是对我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大肯定。今后,我将不负众望,一如既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建华
编辑潘晓飞
编审杨仪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