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立全
直到现在,我仍然习惯以农历纪年,总觉得除夕才是一年真正的结束。
年近花甲,我的春节大多是在农村过的。每到春节假期,我们小家庭都要从城里回到乡下,陪伴母亲过年,满满都是农村传统春节的味道。随着母亲变老,她已不方便独立生活,几年前我们兄弟轮流接母亲到城里居住,直到这时,我才真正开始在自己小家庭里过春节。
城里的春节,自然缩减了许多农村传统的繁杂程序,让春节过得闲适从容。那个时候,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母亲轮到我家时就有四人,母亲不在我家时就是三人,不论三人还是四人,每年漫长的年夜饭都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每人都要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畅谈下一年的展望。这项内容,既能增进家人的相互了解,融洽气氛,提振精神,又可取长补短,自我激励,增强信心。这一举措,成为我们小家庭的新年俗。
牛年的展望言犹在耳,虎年的钟声步步趋近,盘点过去的一年,心里充满着喜悦、温暖、充实和幸福。
迈入牛年,新冠疫情并没有消散。尽管国内疫情平稳,但国际上疫情此起彼伏,疯狂肆虐,国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很大,牛年的春节减少了大规模聚会,过得比较清静。直到春节上班后的第一天,未过门的儿媳组织了两个家庭的小型聚会。聚会地点选择在一家怀旧主题餐厅,房间里的陈设是清一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有满满的年代感。聚会少不了推杯换盏,整个晚上沉浸在青春岁月的回忆之中,亲情满满,其乐融融,为牛年开启了美好的新篇。聚会的第二天,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怀旧小文《慢慢流淌的时光》,发表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上。
疫情带来了很多不便。前几年,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每年都要背包多次外出旅游,感受中国的多民族文化,欣赏风格迥异的地理奇景,疫情之下,遵守“非必要,不出游”的原则,减少了赴外地的旅行。
运动习惯一旦养成是停不下来的。这一年,我每天保持二三个小时的户外徒步时间,春夏秋冬风雪无阻。我日常的徒步路线,主要是沿海岸线步栈道行走,家门口的星海滩和星光岛,沙滩细软,碧海蓝天,白云飘荡,总有看不够的风景。每逢爱人休班,我俩就会背起背包,徒步走凤凰岛东、西环线,春夏季节的欢闹喧腾和秋冬季节的淡雅肃静,都能找到喜欢的理由。中央公园的海岸线,直面大海,视野开阔,有原生态之美,尽管这里距家很远,但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黄岛有公里海岸线,岸线提升美化了80多公里,提升美化的海岸线,囊括了步栈道、自行车道、沙滩浴场、山地公园等,栈道旁的鲜花绿植、景观小品应接不暇,是展示黄岛滨海特色的靓丽名片。作为黄岛人,我为这80多公里美丽的海岸线而自豪,这里的一滩一湾、一花一木、一情一景,都令我心醉神迷,激情荡漾。
这一年,我还走遍了故乡的边边角角。小珠山绝顶登高观景,振臂欢呼有我;琅琊台探古寻幽,看龙湾银浪碧波有我;生态园赏千亩花海,体验房车露营有我;大珠山穿行漫山杜鹃,领略花潮涌动有我;北九水春季踏青,秋赏红枫有我;前海沿徒步揽胜,感受海洋文化有我;古镇营寻渔村民俗,品渔家宴风味有我。这一年,我把先前忽略的眼前美景,逐一拾起,用心观赏,细细品味,加深了对家乡发自心底的热爱。
这一年,满满的幸福感还寄托在平凡的日子中。早晨我喜欢逛早市,春秋季节早市上总有数不清的海鲜品种,活蹦乱跳,这都是渔民凌晨下海捕捞的收获。早晨逛早市既当晨练,又可采购,回到家里,即时煮一锅海鲜,可美美地享受地道的渔家风味;这一年,我还喜欢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每次去饭店我总要进到后厨,观摩厨师的烹饪技巧,家人及亲戚中做家常菜的高手,也是我取经的对象,回到家中仔细琢磨,反复实践,用不了几次,就能做出像样的菜肴。我们四口之家,只有我一个闲人,每当我做出的饭菜,得到家人肯定,并一扫而光,就有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成就感油然而生;我还经常回到老家的农家小院中,春夏秋三个季节侍弄花草,种植蔬菜,享受田园生活,市政建设为我提供了很大方便,我居住的新家和老家之间有一条新修的高速公路连接,车程仅需十多分钟,生活场景不断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转换,感觉新鲜和悠闲;赶大集也是我的爱好,黄岛几处声名在外的大集我都去过,印象深刻的是泊里大集。这个大集是黄岛最古老、最热闹的大集,穿行在集市上,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乡情,大集上人流摩肩接踵,商品花样繁多,每次来到这里都是满载而归。赶泊里大集,最要紧的是不能忘了喝上一碗馇锅子。馇锅子是当地人的叫法,其实就是露天摊位的羊肉汤。大集上这样的摊位有十来家之多,每个摊位旁边露天的柴火大锅里,奶白色的羊汤翻滚,羊肉、羊杂软烂,热气腾腾,案板上则放置着刚刚出锅的羊肉、羊杂,摊位前人头攒动,争前恐后购买,老板娘娴熟的切剁羊肉、羊杂放到海碗里,飞快的往每个碗里点放葱花、香菜等调料,再倒上滚热的羊汤,食客接过汤碗,自己调味后,喝上一碗,大快朵颐,周身温暖,这也是泊里大集留给我最深刻的念想。
一年来,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