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党的历史
讲好红色故事
作品:严招胜——血染青山红杜鹃
朗诵:李晓玲
来源:兴国县民政局党支部
报送:兴国县委组织部
那是血雨腥风的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依依不舍地跨过县城东门外长长的木板桥,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时任区妇女部长的严招胜,也告别亲人,跟着兴国城区苏维埃政府转移到偏远山区打游击。在“石子过刀,人要换种”的疯狂喧嚣声中,国民党反动派对游击队根据地进行一次又一次严密的“清剿”,游击队只得转移到留龙、九山一带的深山密林中隐蔽藏身。
正值寒冬腊月,春节临近,万家团圆。游击队却没有了粮食,也没有了盐。衣衫单薄的游击队员饥寒交迫,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伤病员越来越多。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严招胜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下山筹粮。
严招胜和队友萧能河两人摸黑下山。她们避开敌人岗哨,到老表家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了两担粮食,于黎明时匆匆回山。不料,刚来到山下,突然遇上国民党的巡逻兵。敌人厉声吆喝:“站住!什么人?”她俩撤腿就往山里跑。眼看敌人越靠越近,千钧一发之际,严招胜果断地说:“能河,我们分开跑,谁先跑回去,就要告诉大家立即转移。”为了掩护战友,严招胜故意拨拉着树枝,弄得哗哗作响,敌人听到响声,便朝严招胜方向追了过去......萧能河一口气把粮食挑回驻地。游击队得到了他带回的消息,迅速向密林深处转移了。而严招胜却再也没能从这大山中走出来。她跑过的山路上,洒满了斑斑血迹......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平川的优秀儿女,为了战友、为了革命,英勇地献出了她年轻的生命!时年36岁。
第二年,严招胜牺牲的那条山路上,漫山遍野,开满了一簇簇鲜红鲜红的杜鹃花。这位女英烈,正是开国上将萧华将军的母亲。20年过后,萧华将军来到了母亲牺牲的九山。山道上挤满乡亲,将军泪流满面,长歌当哭,写下了感天动地的诗篇《哭严招胜》:辞别母亲去参军,母亲送至五里亭。儿跟毛委员去杀敌,娘打游击献生命。征师凯旋回兴国,鲜花朵朵祭英灵。一篇悲壮的祭母诗文,让青山低头,溪水哀鸣!这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满山盛开的红杜鹃,就是献给一位坚强的革命者、一位伟大母亲的壮美诗篇。
来源:赣南日报
原标题:《主题诵读
李晓玲:严招胜——血染青山红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