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枝杜鹃,罪恶ldquo摇钱树rd [复制链接]

1#

冬天来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盗采倒卖干枝杜鹃的季节。

平心而论,这种花确实美,一把貌不起眼的几根小树枝子,泡水六七天后就可以长出花苞,开出粉紫色的花朵,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奇迹。

人们赞美它,感叹就连小枝丫都能起死回生,还赋予其“枯木逢春”、“遇水开花”的吉祥寓意。

可惜讽刺的是,毁掉杜鹃花的也是这些人。

给大家普及下,干枝杜鹃就是兴安杜鹃,生长于黑龙江、内蒙古一代,大兴安岭漫山遍野的兴安杜鹃,也被当地人称为映山红,更是朝鲜歌曲里,传唱了一遍又一遍的“金达莱”,这种花在大兴安岭地区属于保护植物,是不能随便采折的。

可就在前两年,情况不一样了,尽管以前的兴安杜鹃长得也很好看,只有当地人买来摆在家里而已,就算是商贩采折纯野生的兴安杜鹃,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后来随着直播火起来,有人以干枝杜鹃能在冬天开放为由,5元一把地售卖花枝,就在那一个冬天里,销售量甚至达到了20万,硬生生炒火了兴安杜鹃。

接下来的发展就简单了,一个主播卖杜鹃赚钱了,剩下的人一窝蜂地疯狂采集。

可矛盾也随之而来,本来兴安杜鹃的生长过程就很慢,一年才能长出10厘米,从播种到花苗第一年开花要等上五六年,如果长成能折下几十厘米枝条的样子,甚至得花上二三十年。

那些嗅到商机的当地人,把兴安杜鹃当成了摇钱树。

冬天本是杜鹃冬眠的季节,杜鹃枯枝的里侧,已经长好了花苞,就等着温度上升继续生长。

但是当地人会在这时把几十厘米长的杜鹃枝条剪下,再售卖给上一级商贩,后者再以“起死回生”、“枯木逢春”的噱头卖给消费者。

就这样,本来能生长几十年的杜鹃,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就耗光了所有养分,被买家丢到垃圾桶里。

如果仅仅是当地人少量贩卖,并没有多少影响,可是当农户们成百上千地采集野生杜鹃时,兴安杜鹃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

曾经长满了兴安杜鹃的山,就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被剪秃。

在大兴安岭管辖的加格达奇地区,山坡上已经没有完整的杜鹃了,在连年折枝的损害下,多数兴安杜鹃粗壮的主干已经干枯。

另外两个县城的林区也一样,前一年去的时候发现杜鹃还是好的,这时候再去就少了一大半,志愿者到场时发现,甚至有人前两天就来剪过杜鹃的干枝。

出于对兴安杜鹃的保护,相关部门做了不少工作,在林间的标牌上,都写着保护杜鹃的相关标语,林业部每年都会派人到农户间宣传,也出台了不少相关法律法规。

年,大兴安岭林业局就专门发文,禁止采集和销售野生兴安杜鹃,在《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中,兴安杜鹃也被列入了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然而在暴利面前,这些规定都十分苍白,现在在购物网站上搜索,还可以看到很多商家卖兴安杜鹃。

店家打着“来自深山的问候”、“只需水就可开花的‘朽木’”等噱头,把这项罪恶的行为合理化,很多不知情的消费者都被广告词吸引,买了不少带回家。

咱们来算这么一笔账,采集野生兴安杜鹃不需要任何成本,当地的鲜花经销大户,把农户手上的杜鹃以8元左右的价格收购,随后就可以以20元以上的价钱在网上卖出去。

一来一回不需要花费太多人力物力,就能获得巨大的利润,于是干枝杜鹃被卖到了全国各地,连北京、昆明的一些花市上都有干枝杜鹃的身影。

事实上兴安杜鹃并不适合售卖,或者是被当成可观赏的花束。

首先,短期大量采集的行为是对自然的破坏,极大地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冬天剪枝行为实际上是把杜鹃花苞剪掉了,兴安杜鹃就不会产生种子,东北天寒地冻,植物生长的时间本来就短,这样不到几年,当地的杜鹃几乎全会消失。

而且杜鹃花的花瓣很薄很嫩,稍不留神就容易卷边掉落,并不适合摆在家里,再加上杜鹃花特有的*性,含有木*素、大白花*素等*性,很多老人小孩误食之后也会造成身体损害。

卖家售卖兴安杜鹃,其实就是为了想利用自然资源,想要不劳而获罢了。

幸好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反应过来,开始了解到兴安杜鹃的珍贵,自发普及起倒卖兴安杜鹃的害处。

从现在保护起兴安杜鹃还不算晚,兴安杜鹃本是大兴安岭地区,与白桦林相映成趣生长的花朵,为了利益毁掉它们才是最让人心痛的事情。

-END-作者:震惊叔

信息、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加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