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吃面子与喝虚荣 [复制链接]

1#
北京市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吃面子”与“喝虚荣”


摘要:有调查发现,正宗的法国拉菲一年产量仅20万瓶,中国市场配额不超过5万瓶。于是有人总结,“国人吃的不是阳澄湖蟹,是面子”,“国人喝得不是红酒,是虚荣”。


这两天,真假难辨的产品成为曝光的重点,让人在痛恨假货的同时,也有些哭笑不得。


一则有关阳澄湖大闸蟹。水产专家毫不含糊地说:虽然都说自己要吃阳澄湖大闸蟹,可上海人吃的大闸蟹,1000只里面只有5只是真正产于阳澄湖。更重要的是,如今在上海本地以及江苏其他地方产蟹的品质丝毫不比阳澄湖差,何苦要死死盯着“阳澄湖”三个字呢?


二则有关比大闸蟹贵上十倍百倍的红酒拉菲。有调查发现,正宗的法国拉菲一年产量仅20万瓶,中国市场配额不超过5万瓶。而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消费量都在10万瓶以上,中国市场的拉菲多数是国产的“李*”,它们从哪里来还不得而知。可笑的是,即使是正宗拉菲,在中国现在卖数万元一瓶的高价,其成本也就区区几十欧元,换在欧洲,绝对卖不出这样的高价。


于是有人总结,“国人吃的不是阳澄湖蟹,是面子”,“国人喝得不是红酒,是虚荣”。的确,假冒伪劣产品猖獗,是因为他们有市场,有土壤。养殖户和批发商都要在大闸蟹套上“阳澄湖”的“小戒指”;品质不错的国产红酒也偷偷穿上“洋马甲”,打上“Lafite”(拉菲)的洋商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追捧,能带来惊人的利润。而且,这种追捧往往是非理性的,甚至是不计代价的。


毫无疑问,面对这样的情况,*府和市场监管部门对于“李*”的打击力度应该加强,正宗厂家的产品的识别体系要提升。但也应该看到,对于阳澄湖大闸蟹与正宗法国拉菲这类商品,它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或者味觉来辨别。即使是农业专家,要把两个产地不一、大小相近的蟹放在一起,从其中选出一个正宗阳澄湖的蟹,也要费一番功夫。更别说红酒的鉴别,中国真正懂得品红酒的人士还是凤毛麟角,一般消费者很难把数百元红酒与上万元红酒的味道给品个不同出来。这个特点,注定了消费者如果是要“爱面子”的话,就必须承担花钱买假货的风险,这个风险,对于大闸蟹而言价值还不高,而对于开价上万元的红酒而言,就容易吃大亏了。


任何的市场,滋生“李*”的土壤里,盲目消费、追求面子往往成为最大祸根。市场非理性的消费需求、造假成本的低廉,以及产品本身辨认真假的难度,决定着在这个市场上有着惊人的暴利空间,而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首先要改变的,还是国人现在的“面子消费”心理。其实,在欧洲,正式宴请中数十欧元的葡萄酒也很常见,对于高档洋酒的消费远远没有中国国内这样追捧。诚然,中国的“面子文化”横贯几千年,要改变“爱面子”的消费观点不容易,需要长期的观念引导以及*策约束,但起码,现阶段,在真假难辨的产品面前,还是请各位消费者想一想,不要花钱买冤枉。要知道,许多并非产自阳澄湖的螃蟹品质也不错,不少国内品牌红酒的品质也在提升,花少点钱买点实惠,既可以物美价廉,也没有给造假分子可乘之机,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