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国实业家胡簋铭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有效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老编先说

说起周浦的大中华自来火厂,周浦人都为之自豪,解放后更有大量市民家属到厂里揽一份“糊壳子”的外包活以贴补家用,直至后来工厂搬迁,周浦数百工人随迁镇江。

工厂说没就没了,开拓者老板胡簋铭的形象还是永存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那时我们穿得丝光袜子,吃的番茄多有胡老先生开拓引进生产,毕竟在浦东他是一位有重要影响的爱国实业家和慈善家。

最近平台邀请到胡簋铭老先生孙子胡开宸老师,从他祖父当年“交代”的资料中谈及老先生一生中最为”棘手”的几件事,为我们梳理其中的的来龙去脉,了解到胡老先生的经营智道和爱国情怀。

作者简介

年3月出生于周浦,就读周浦第一小学,周浦中学,南汇县中学,67届高中毕业插队于老港公社日新大队七队,参与日新小工厂的创建生产。76年进南汇周浦航运修造厂,后改为南汇运输机械厂、南汇电工厂,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抓斗分厂。年~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脱产进修。曾任抓斗分厂及电工厂副厂长,厂长,90年起参与了康挢工业区的开发10余年,后回归工厂,从事汽车摩托车发动机轴瓦制造的专用、半自动、自动生产设备及生产线设计改造工作至今近15年,设备还继续工作着。

同时,是一个太极拳的爱好者。练习陈式、杨式传统太极拳,普有研究。已30余年。

上海地方志简介胡老先生:

▲祖父八十岁照片

胡簋gui铭,南汇县坦直乡胡家宅人,出身于乡绅之家。中学毕业后,因其父胡可桢在日本经商,乃东渡日本做帮办。民国元年(年)回国。时从日本带回6台手摇织袜机,在坦直集镇创办安定袜厂。次年,迁至新场镇,开始招收女工。他善于经营,没几年竞发展到余台袜机,所产“象牌”丝光袜,远销东南、亚各国。为袜厂照明之需,又与人合办昌华碾米厂,带发直流电,使新场镇有了电灯。之后,胡簋铭又在新场镇上创办了染坊,企业改名安定染织厂。他实业上的发展,引起了当地豪绅王某之嫉恨。王某以“污染水源”为由告状至苏州府,胡簋铭在上法庭对词时,随身带一瓶河水,当庭喝光,证明无毒,使讼案不了了之。王某并没有就此罢休,暗中纠合当地豪绅,多方掣肘,迫使安定染织厂停业。但胡簋铭“实业救国”之志不衰。民国8年(年),胡簋铭赴日本考察火柴业。次年回国后,参与筹备中华火柴公司,并就任周浦中华火柴厂厂长,苦心经营了15年,使周浦中华火柴厂成为当时上海市郊区著名的大厂。与此同时,他还出国考察农业,创办了大中农场,对传播近代农业科学起了一定的作用。胡簋铭是一名爱国实业家。民国26年(年)上海沦陷后,侵华日军驻周浦的宪兵得知其懂得日语,在地方有一定名望,逼迫他出任周浦维持会长。胡簋铭誓不当汉奸,他悄然出走,隐居在定海为僧,艰苦度日,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才由其子迎归。解放后,胡簋铭历任政协南汇县委员会委员。年2月,无疾而终。

祖父生平的几个小故事

胡开宸

▲祖父年轻时创业照片

▲和祖父,父母及哥哥在宅前壁脚前合影

新场电灯公司的创立和离开

上世纪二十年代,新场市场兴旺,市况良好,市容整齐清洁,企业繁荣。祖父兄弟俩创办的“安定袜厂”至二五年职工已达四五百人。俗语“金大团、银新场”,新场不但工商业发达,富户也很多。虽然比不上大团有巨富,就南北新场大街与市河之间就有富户二十多家,都有大街门面商铺房,后面临河建有石驳岸和石水桥码头,水陆交通方便。许多户在河浜西岸有土地仆人,自建木桥连通两岸住宅和菜园。这样的私家木桥有十多座,那时周浦为浦东首镇,名气比新场大,但不及新场对富人落户的吸引力。由于繁荣,据传有人想在新场设立电灯公司。工商界人士一致认为,电气化事业是地方事业,应由新场人自己来办。

▲祖父生平文稿记录

当时,一九二五年初,祖父担任着新场工商业联合会会长一职,接受工商界人士的建议,迅速召集全镇绅士及工商界人士开会讨论,经讨论商议和测算,初步以25支光(瓦)电灯五百盏的规模建设成立“昌华电灯(电气)公司”,集资一万两千元,以每股100元共120股让大家入股,会上当场认完股份。祖父非常高兴,马上行动,首先要紧马上向县政府备案。得知必须附上新场镇地图,然而新场从未有完整的地图,查了南汇县志,也查找不到。只能自己测绘,祖父借了“平板仪”等测绘工具,从安定袜厂挑选了4、5个人,持标杆,拉皮尺,走遍了新场全镇街道和每家每户,以饱满的热情和必成的信心,花了壹个星期努力终于晒出了蓝图。县政府备案成功,当即向认购的股东收取股份款项。哪料会上认股的大部分富商出资不爽快,很多股东只出资认股的十分之一的资金。当时正值安定袜厂兴旺全盛时期就首先用厂的资金垫付,购了工厂的地基,赊账建筑材料,也定购了引擎(发动机),发电机组,培训机工、电工,虽然试车发动机引擎常发故障,到端午节前,胜利开光供电。

当时胡鼎茂瓷茶店店主之子结婚,婚筵现场装了一百五十只临时电灯,场面兴奋热闹,股东们大都在场,都很自豪。祖父受到了大家赞许,很是开心。可是一个月后问题来了,发出的电不够支配,只有扩充发电规模。开会决定追加投资八千元,再购五十匹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和相配发电机组。设立轧米厂购了轧米机,并发展到叁台碾米机。因为新场轧的米,到周浦米市场可每石增加四角钱价钿,很受米市的欢迎。来轧米的农户或粮商户应接不暇。再次增购碾米机,到五台机的规模。可是商议的增股投资,变成徒有其说,出资者寥寥,还是祖父一个人承担。虽然困难,但心里觉得是值得的。祖父做了硬好汉,因抽调了袜厂的流动资金,使袜厂的运转倍感拮据。昌华电气共二万元股本,祖父一人承担了一万二千元,占了60%大头。电厂放了光明,轧米厂风光十足,使祖父在新场的民望大涨,却受到了富豪们的妒忌,再由于袜厂开了夜班,加上染坊烟囱影响,造成某大户人家的不满,其中王姓的钱庄老板大资本家,带头向祖父的安定袜厂发难,窜通了十六家与袜厂有往来的钱庄,停止了对袜厂的放款,使袜厂至一九二七年底资金链断裂,不能运转,被迫关闭。

胡簋铭的袜子产业,丝光袜是全国国货首创,为南汇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

其袜子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

▲作者在十多年前将家里保存仅有的袜子样品捐献给新场镇政府

祖父窘迫得不堪言状,袜厂变卖资产、设备还不足偿还债务。幸而有这昌华电气公司一万二千元的股本,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企业,其股份价值远超股本金额,全部交给债权人,一九二七年过后的除夕夜是安定袜厂关闭,全体职工聚会告别之时,聚合一起安安宁宁地吃了一顿年夜饭。新场昌华电灯公司职工也参加了聚会,祖父告别了袜厂和电灯公司职工,离开了昌华电气公司的经营管理,还交出了股权。真是辛辛苦苦忙了二年,不仅白忙一场,也将创办多年的安定袜厂贴了进去。心里觉得可以告慰的是,为新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奉献,对得起百姓,心里还是苦中有甜是开心的。

在周浦神速建设“中华火柴厂”

二十世纪初安全火柴开始在中国推广使用,随着人们对火柴的方便、安全特点了解而接受使用。中国火柴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旅日上海华侨在日本神户的“合昌商号”是日本安全火柴“月兔牌”、“双猫牌”的生产商和中国市场销售商,看到中国市场的前景。一九一九年冬季合昌商号在旅日华侨中集股设立中华火柴公司,预备建厂于上海,为了快速实现,合昌商号决定将神户的火柴厂机器设备全部迁往上海投入“中华火柴公司”。

▲祖父生平文稿记录

当时祖父胡簋铭正在日本神户(曾祖父胡可桢生前是在日本神户合昌商号任职文赎员)办事。合昌商号店主见到祖父即推荐给中华火柴公司董事会,邀请参加筹备。董事会接受祖父建议,先注册无限公司,取得政府合法登记再以扩大生产规模为理由变更为有限公司,可节省审核时间。关于工厂选址,原设想建在上海浦东沿黄浦港边上的土地,祖父建议设在周浦,取其地价要便宜好几倍,而且工人工资要比上海便宜不少,另一方面对周浦地方开辟办工业的道路,对镇上居民可得到可靠的就业渠道。最终董事会同意了,于是祖父就着手进行筹备工作,先和神火火柴厂工程师(名武贞),在日本参观了几家火柴制造所,择各家优点,共同设计上海工厂,给出建屋图样,年底归国,即购进厂基,办理好注册登记。于水木作头(建筑工程队伍)订立合约(一共肆家),定于一九二零年正月初十开工建屋,限定二月底竣工,倘限期不能完工(全部)要处以相当的罚金,假使能早一日完工,则赏洋一千元。这是年底前办成,暂告一段落,春节年过好,正月初六祖父赶到上海向“聚丰木行”购木料,交给料样清单,要求木料初九日上午运到周浦,万万不可误期,能做到的话就成交,不然去别的木行。(那时黄浦江边上有很多木行)这是开年的大单,聚丰木行接单,当即下货做排,初八日两潮水赶进,初九天亮可以到达目的地,当即签约,祖父付了定洋。中午回到周浦向万丰祥木行接洽打竹篱笆的工程,店主顾叔廉承接这一百五十丈毛竹篱笆,定初九日完工。即到十图地保朱关胜处,请他到农村呼唤(请)挑泥工人贰佰名,把火柴厂厂基(沿咸塘港边的高泥墩在后天初八日一天挑平。(之前请专业人士测算估计过土方量和挑泥工作量)二佰个人是容得下可同时劳作。年初八土地上热闹得很,二百挑泥农民吆喝声,惊天动地般,竹匠也兴高采烈地搭篱笆。初九日上午七、八点钟,木排到达工地,早候着的木匠当即起货,下午动手搭建工棚、料棚。初十顺利开工。到二月中旬,这四个水木作头认为这样的跃进速度是从来没有见过。但为了保证月底全面竣工,就租了汽油灯,挑灯夜战开起了夜工,晚上工地明亮,泥木工热火朝天。这在周浦镇是破天荒的盛事。

二月底,居然做到胜利完成,给水木作头当即结清工程工资也补给了汽油灯费用,发放了承诺的一千元大洋的奖励,皆大欢喜高兴和满意。厂房竣工后,开始安装设备排机器。五月初一顺利开工生产,经检测,产成品质量全部合格,每天可出产品一百二十箱火柴,全厂欢欣鼓舞。五月初五,端午节,全面进入上海市场,中华火柴厂的“月兔牌”“钓鱼牌”“美丽牌”火柴国货名声在上海,及周边省份一炮打响,产品质量不亚于日本进口火柴。

▲当年中华火柴厂生产景象

▲当年中华火柴厂生产景象


  大家惊奇:中华火柴厂能仅用一百十天(从正月初十至五月初一)时间,从建房到出产品十分不简单,祖父胡簋铭得到了周浦市民和上海市工商界的称誉。至一九二六年祖父因忙于新场安定袜厂关闭事宜辞去了经理厂长职务。一九三零年中华火柴公司董事会,又请祖父回火柴公司工作,任中华火柴厂厂长,至一九三七年。

中华火柴厂是周浦镇的大工业企业,除数百人进厂工作外,还有几百户受益,在家用手糊火柴盒。中华火柴厂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五年迁至江苏镇江市。周浦厂前后共存在三十五年。

开拓种植育苗事业

年祖父在坦直桥购地二十余亩,建立“富丰”种植园,开始他人生中第一次种植事业,种植生产水蜜桃和蔬菜,直到年因新场“安定”袜厂事件太忙而无法照顾,“富丰”种植园被迫转让。

年祖父兄弟二人接受旅居日本的妹妹胡励之和妹夫的邀请赴日本考察农业,回国后在周家渡租地十一亩,建立“大中农场”,专门种植西洋蔬菜。专供市区宾馆和三角地菜场。年在周浦租用了万新酱园土地23亩,大中农场也迁到了周浦,仍然以种植花菜,卷心菜,番茄为主,并培育了杜鹃花千余枝。年因坚决不当汉奸,不做日寇的帮凶,逃离家乡,大中农场的农作物遭到日寇蹂,设施完全被毁。日寇强行征用了胡宅旁边的“九蹚头”公寓(九幢上海里弄洋房式的红房子别墅)为日军骑兵队的马棚。

抗战时期祖父隐居在定海县城南道头陈人宝家中,本想从此地再从事农业种植,建立种植场,无奈这里都是盐碱地而作罢。

▲61年我父母陪祖父游杭州

年祖父回上海后继续从事种植业,在自家庭院内建立了两排温床。(玻璃门盖,当时是最先进的育秧方法)为乡里乡亲及周边农户培育优质番茄秧。供应粉红色厚肉洋番茄秧苗,培育番茄的土,需要每次采购优质泥土打碎泥块,经铁筛子筛过成细粒后,再混拌上鸡鸭糞和人糞,搅拌成优质肥土,培育的番茄秧粗壮结实,而且结果率高,番茄种子都是自己采集留下,保持纯真优质。(小时候我也和祖父一起在庭院内帮忙育秧),新中国成立到合作社,这温床育苗方法成为生产合作社生产队的当家方法,发展至人民公社化。当年周西公社成立,成为上海市蔬菜基地,公社派人上门来收集购买了这十多块玻璃温床和种子,祖父也由此结束了番茄苗的育秧和培育。

▲40年代周浦老沪南路上(69号)由胡老先生设计的自家住宅和九蹚头公寓

▲50年代胡老先生的自家住宅庭院

▲50年代胡老先生在自家住宅庭院和作者一起培育番茄苗

后记有关祖父生平的故事很多,一些媒体文史多有记载,这里我披露一件令人痛惜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祖父停止写佛经和家谱,花了五六年时间,走遍了周浦的大街小巷,考察调研了全部河道桥梁,走访了镇里许多历史名人,查阅了大量文化历史相关资料,在五十年代中期完成了自编周浦镇志,用毛笔工工整整誊写清楚,编成完整手稿。年曾经被新民晚报编辑部借去,归还时附上一封信,见照片。

文革初期出现抄家之风,祖父察觉自己家可能被抄,故慎重把这部《周浦镇志》上交给政府保存,后来重启镇志编写,再去询问相关人员,却遭到无理拒绝,祖父花了无数心血编创的这部镇志就此失去了踪迹!有幸的是,家里还保存着祖父的一些手稿资料及“交代”材料,我能从中整理挖掘一些祖父的生平故事以纪念先辈不畏强暴,关爱民生,实业救国的精神风格!

▽部分整理资料

下期推出:周浦协盛袋布厂--南汇现代纺织工业之始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排版家灵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是一种信仰,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