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但是物质上的,在精神上的变化,也是惊天动地的。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听流行音乐,但是现在的流行音乐是琳琅满目,那么在40年前,中国的流行音乐是什么样的呢?
在7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在那个时候我们国产的电影和电视剧完全不够丰富,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流行音乐,主要都是为了歌颂革命和歌颂伟大祖国的歌曲。这些流行歌曲在歌颂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建设者,歌颂着继往开来的新时代。而这些歌为什么到现在仍然是长久不衰呢?这些音乐都有着什么魅力呢?而这些歌背后都有什么故事呢?
在那个时代,其实和我们现在不一样,现在的一个流行音乐有一个有名的词作者、曲作者和歌手要是唱一首歌,很快通过网络在最短的时间内,全中国都会知道,而在当时我们的传媒并不发达,那些音乐主要是靠电影和电台来传播的。在那个年代一部新电影要拍出来只要能上映,全国人民都会去看,因为那个年代没有别的娱乐生活,看电影成了大家最大的爱好,所以电影里面的插曲,能够借助电影的传播。所以在那个年代流传至今的著名流行歌曲,都是某某电影的插曲。
在那个时候,有一部最出名的电影《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是在60-80年代的人几乎是人人都看,当时这部电影里面有三首歌,分别是《红星照我去战斗》,第二首是《映山红》,第三首是《映山红》。这三首歌中每一首都带个红字,可以说当时流行歌曲里的经典音乐。而这里面最好听的《映山红》。这首歌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感染力,和对祖国的前途让所有人都是感到一片光明。
而《映山红》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却是,当时差点儿要夭折的一首作品,当时再拍《闪闪的红星》的时候,最后人家基本歌曲也录制完了,就找当时的音乐专家做最后评审。而当时的评审就是大名鼎鼎的傅庚辰,傅庚辰在当时已经创作出《雷锋》、《地道战》等传唱至今的名曲,而在给《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做评审的时候,是已经订好了一些插曲了,在他无意之间随便打开一个抽屉,看到了《闪闪的红星》的另一个已经被放弃的剧本。
就在傅庚辰无意之间,翻看这个已经被淘汰的剧本时,里面发现一个手写的歌词:“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红*来,岭上开遍映山红”。当他看到这个歌词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歌绝对会被永久传唱,当时傅庚辰也是犹豫再三,毕竟整部电影的插曲都已经完成了,他只是来评审,无意之间发现的这首歌,如果现在换成这个歌,等于把之前电影里的插曲就全盘否定了,但是傅庚辰在用艺术家的眼光来看的时候,犹豫过后毅然决然的用了《映山红》这个词。
当决定用了《映山红》这个词以后,傅庚辰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完成了整首歌曲的编曲。下来又找了当时最红的东方歌舞团的邓玉华来演唱这首歌,而当邓玉华拿着歌曲以后,就觉的词曲都很好,就要唱,但是当时她面临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见过映山红是什么,其实映山红就是北方的杜鹃花,但是对于当时的邓玉华,是见过杜鹃花,但是没见过满山的杜鹃花,对整首歌的意境完全没有深刻的体会。
在当时的艺术家,他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邓玉华为了能演绎好整首歌曲,就想找到这首歌的境界,在当时没有条件去看到真的满山的杜鹃花的时候,邓玉华接连几天泡在了中国美术馆,去观看当时的一幅国画,满山的杜鹃花,每天去看几个小时,就为了能体验当时的意境。就在这种情况下,邓玉华一开口就给人一种满山都是杜鹃花的感觉,就像当时的红*回来后的景象,这首歌在当时一炮而红。
在当时还有一部经典电影《阿诗玛》,这部作品的主题歌,反应了当时那个时代大部分音乐作品,在那个时代的谱曲是从好多民间音乐里汲取养料,那个时候很多流行歌都是从民歌里头脱胎出来的,都是把民歌升级加以变化和改造。而《阿诗玛》的主题曲就是从云南当地的黎族歌曲中,升华而来的。而在这部电影中,被人们传唱最多的就是《马铃儿响来玉鸟唱》。
当时这首歌是被音乐家胡松华所演唱,不过这个作品经历的10多年的尘封,才最终面世。这是因为当时这部电影的拍摄时间是年,而当时正是文革期间,这部电影因为题材问题,一直没有被上映,后来一直到了年,才在荧屏上上映,而当时一上映,这首歌就马上红遍全国,并且连当时的音乐家胡松华在荧屏上听到了自己十几年前给电影制作的插曲,也是泪流满面。
另外大家会觉得,在70年代所唱的歌曲都是主旋律,激昂向上、高亢嘹亮的歌曲,其实有的歌曲也特别婉转动听,即使是反应歌颂祖国这么宏大命题的歌曲,同样可以做到从具体的事物和细微事物入手直指人心,这里面最具代表的就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
这首歌在现在的幼儿园仍然能听到,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让人瞬间就能感觉到自己家乡的情景,这个歌就是当时典型的从细微处入手,里面的艄公、白帆、船、大河、稻花这些细微的东西,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生活场景,让人就联想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父母之邦。
《我的祖国》这首歌是当时的非常出名的词曲作家乔羽老先生制作的,乔羽还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和《爱我中华》的作者。在当年《上甘岭》这个电影的导演沙蒙,在电影快拍完的时候,仍然没有主题曲,他就想到了乔羽,而当时的乔羽恰好正在江西体验生活,沙蒙为了邀请乔羽连发三封电报,邀请乔老爷来给这部电影完成作曲。
而当时乔羽在看了整部电影的剧本的时候,就觉得这部电影本来就是战争片,而在主题曲上不能落入俗套,在那喊口号没意思,乔老爷为了烘托出当时电影在战争白热化时,音乐上表现出我们的从容不迫和自信,需要一个靓丽的色彩的出现。而当时乔老爷也是完全没有思路,从接到这个邀请一直过去了大半个月,没一点灵感。
当时再乔羽正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天下雨,乔老爷从屋里出来溜达,看到刚下过雨,雨过天晴后一帮小孩儿再一个小河沟边用草棍和纸壳做成小船玩,这让乔羽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山东枣庄微山湖边的景象,而他那时候微山湖正好还是京杭大运河,就想起了运河上的船,微山湖和和两边的景象,由此又想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长江,当时心潮澎湃的感觉,就一下想到了开头第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由此灵感爆发,一个小时就把整首词完成。
后来乔羽把歌词给沙蒙的时候,沙蒙看到歌词,觉得不错,就有一点,你这首歌应该写的是长江,为什么不叫“万里长江波浪宽”呢?这样写不是更有气派吗?乔羽给解释道,长江固然是我们的母亲河,可是在当时全中国见过长江的,毕竟是少数,除了长江流域以外的人其他人都没有那种概念,但是一条河,几乎是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的东西,这样每个人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被唤起思念家乡的情谊,而通过对家乡的怀念也就映射到我们的祖国上面。虽然现在很多甚至一些80后的人没看过《上甘岭》这部电影,但是肯定听过《我的祖国》这首歌。
这就是为什么当时在70年代的一些歌曲能传唱至今的原因,因为那个年代的歌曲,都是从生活出发,又包含了创作者把所有的情怀给凝聚在歌里的寄托。当然,也只有这些音乐的基础上,才有了现在更多形式的音乐。祖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从当时的歌曲中都已经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祖国未来的向往
职场:如果不想背黑锅,请记住这五种正确和领导沟通的方式
驾考科目二通关小技巧,学会这几招,让你轻轻松松拿证上路
两情相悦,何为真爱?真相只要5条,遇上3条你的情感是真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