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兰儿》/影塘
土兰儿,这个名词是我少小时听说的,是我们一茬的孩子们之间相传的,大约也是从成人们那里听来的罢。至今才弄明白,我们乡间那时所说的一种体型小如麻雀的鸟儿叫它“土兰儿”。土兰儿本属云雀的一种(又名:阿兰、告天鸟)。
土兰儿的一个种群家族就居住在我们村南地里。倘我所说的土兰儿的故事并不详尽时,就莫要介意,我只是想略叙稍有关联的那个年代里一些忘不了的琐碎记忆而已。
大约离村子三里许的一处乱葬坟地,那里的坟头大小区别甚远。有几座大如小山丘,另有很多座低小的却只是凸出地面,而相同的是全都荆棘丛生,间有稍高的“密针刺小枣树",也年久长不高(可能属灌木),不像村中庭院里的枣树。这些乱葬的坟群,长年里似乎很少有人来祭扫。记忆里大约有过一对夫妻模样的人,乘着清明时节,自远道的山西洪洞问讯而来,据说他们终于未能寻见亲坟,在墓地一侧跪下烧了纸钱后拭泪而去!
如这般幽僻处或许正是土兰儿们最宜居的理想家园吧。况且环这坟地半周是一溪清流,那清溪之水长年不曾枯涸,实为鸟兽们必依栖之地。那几座大如小山丘的坟壁上,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坟窟洞穴,里面就分别住着金狐狸一家及其宗亲,和毗邻的*鼠狼家族筑就了各自的地下城堡。因它们均居住于巢穴深处,又是昼伏夜出,于土兰儿们的生活起居并无相扰。故尔,这里的自然格局是和谐的。
春夏,每至东方欲曙,清风徐徐。村中雄鸡叫过三遍后,土兰儿便飞上云头奏鸣晨曲,夜出昼伏的群兽们便纷纷归入巢穴。溪岸边,柳色渐明。土兰儿是在高高飞行时能唱歌鸟类中少见的歌手,但他是从不曾卧高枝的。寻常,低调地生活栖息于低矮的荆棘灌木丛间,只是他们天性极善高瞻远??。骤然间,一跃而起直冲蓝天云间去了。可悬止于云端高鸣,其声嘹亮。唯闻柔美鸣啭之音,是绝睽看不见其身影的。“云雀″一名的概念,亦是绝非一般鸟儿能力所及的。并是,其貌相又不张扬,身着装束更是土土的颜色。我们村南的这片地,因是盐碱土质,大多是一年里只种些大麦及高粱,并是稀稀疏疏的。这片乱葬坟地分属于我们第三生产队。记得那时大麦收获的老早,锁大爷说大麦要比小麦早熟的多,小满节前就开镰了。割了一阵子麦,队长吆喝说让歇歇了,于是男女社员都去清溪边柳荫下乘凉散热。有不讲究的手捧溪水渴饮一通,多是用清凉的溪水抹把脸,涮洗一下手帕,搭在脖子间获取凉爽。
麦地里、天空中唱着土兰儿们歌颂′′麦际天″的长调,杜鹃鸟听见了,也飞来在云边唱和!一一“咕…咕…咕…咕…!咕…咕…咕…咕…!″这是“四声杜鹃″的歌声。(杜鹃鸟:常见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四声杜鹃。我们豫北平原地区多分布有四声杜鹃,也叫子规鸟。夏季麦收时节常于高空鸣唱:其声似:“快快割麦、割麦割谷;或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时我们少年娃们就来了趣,寻找割去麦棵的麦茬间座落的土兰儿的巢窝。她们筑建技术甚为精巧,用干草的须根和细草茎及羽毛等编织而成一个小碗状巢窝。牢牢的钳在麦垅之间的地表上,窝里通常有三五枚褐色花点小鸟蛋。捡起来捧在手中欢喜极了!任由亲鸟在头顶上惨叫悲鸣。那时哪里知道今天所意识到的“残忍″呢?!曾也好心地拿回家去包在棉絮里暧孵,可是从也没有暖孵出小土兰儿的记录!也几次捡回过已孵化而出的小雏鸟儿,只是那小雏鸟饲养不过夜就夭亡了!每想起,心中都会隐隐作痛!所幸的是,并未影响到土兰儿种群家族繁衍生息的延续。每至春末夏初时节,仍是她们欢悦的盛季,总是播送给人间最美声的歌唱,且以最美声的歌唱久久地反复回荡在我们村那圹埌的南野里!四十五年过去了,那′′最美声的歌唱″永远成为历史的回忆了!这才是我心头上最绵长的无穷尽的隐痛!清溪痕迹虽尚存,只是长年干涸;乱葬坟地不知何时被人削为平坦的遗址。
只有历史的天空中仿佛听到唧唧啾啾……,一一土兰儿(云雀)们的啼鸣声……
作者简介:李影塘,斋号:西野草庵,号:桑田居士,河南新乡市封丘县人,年11月出生,中共*员,新乡市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市诗词学会会员,封丘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爱好文学,企图用文字涂抹惨淡人生。
编委:李山郭顺昌鹿万春狄少增樊济辉李影塘赵青亚候玉如刘晓利贾慧云韩举武美丽刘艳华杨建设张国欣王义娜雨婷总编:雨婷樊济辉李影塘主审:李山郭顺昌顾问:刘德亮秦俊舟▏(原上秋)付兴舜●●●《诗词空间》是封丘诗词学会公众平台。平台目标:力做文学之圣地。平台宗旨:共帮,共享,共维护。平台精神:努力,尽力,全力。平台使命:同守心灵净土学会投稿邮箱
/p>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