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般若寺第5节:大师说法文庙山居-06-:25
第5节:大师说法
(内容提要:关莲英和小邹一起,吃自带的东西当午饭。这女子她想和这位城里人、县委干部结干亲,但小邹因为工资低没有同意。老和尚叫小邹进自己的禅房讲经说法,其实是想送给他产自这山上的兰草。)
听到仁肃大师说,要给开房间的话语?关莲英的脸一下红到耳根说:“要啥子客房啊!”
小邹自己也很不好意思说:“不要客房。”
回到长条木桌和条凳旁,关莲英手脚麻利给小邹泡茶,她自己只喝白开水。然后从背包中摸出一包,塑料薄膜包的葱油煎饼。关说:“邹同志吃哇。”
都江堰市蒲阳镇般若寺观音殿图片
“我带有东西。”小邹从挎包中拿出饼干、萨琪玛。
“你那两样都是甜的,我这煎饼是咸的好吃些,我和面的时候还打有几个鸡蛋。”关莲英又从背包中拿出些纸,用纸隔着拈出两张煎饼,一张自己吃一张递给小邹。
小邹接下关递给的煎饼,抬头见寺庙厨房的地方有炊烟冒出。这时候省城、湔县地方,已经开始流行收录音机。湔县城关的音响铺子,有收录机播放邓丽君歌曲的。县委机关解书记乘坐的北京吉普车,车上没有音响设备,但是省城来县委机关的丰田等轿车上有。省城来的驾驶员也有在自己车载收录机上,播放邓丽君《又见炊烟》歌曲。眼前炊烟缭绕的意境,有些像邓丽君唱的歌词。
又见炊烟升起,
春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
小邹感觉这首歌只是好听而已,他根本不敢和眼前美丽的少妇相联系。来自彭县农村的关莲英,不会知道小邹的思绪。她边吃边说:“今年子的麦子好安意啊!县委张达干书记,在我们军屯公社搞联产承包试点。我屋头老公、娃娃、连妈、老汉,共5个人承包4亩水田、1亩旱地。今年麦子收了多斤,上仓库斤,还有多斤,箱子、柜子、坛子都装满。我老公去深圳之前,修了一间分成几隔的砖仓。地上、砖墙上还刷了柏油防潮湿,现在谷子、麦子随便装。”
“今年大春你屋头还收得到好多谷子?”小邹也边吃边问,他觉得关莲英的葱油煎饼香润可口。
林木茂盛的都江堰市蒲阳镇般若寺图片
“我们家1亩旱地,加上原来的7分5厘自留地和饲料地,共1亩7分5厘地全部种菜。我们天彭是蔬菜大县,我们那儿的人都会种菜卖钱。我来的时候路上看到,我家屋地头的菜地,比你们这儿的长得好。还有4亩水田秧窝也长得好,打得到至斤干谷子,上国家仓库斤下来还有斤左右。我屋头5个人,平均1个人投斤谷子。加上麦子人均斤,人平有斤粮食,差不多比生产队的时候多出一倍的粮食。生产队的时候谷子、麦子人平全年就是多斤,如果早些年就这样搞多好啊!”
小邹笑了笑不知说什么好,吹了吹茶杯上层的泡沫呷了口茶。他感觉到茶味也很好,比自带的水壶中的三级花茶还好喝。他用手中的纸,又从塑料薄膜中取出张饼。然后把条桌上,自己的饼干和萨琪玛,都装到关的背包中。“把这个带回去,甜的小娃娃喜欢。”他边吃边说。
关莲英客气地推辞说:“你应该也有小娃娃,你带回去嘛?”
“我一个女儿1岁多了。”
“我的是个儿子6岁,下半年就要读大队小学。”关莲英把饼干装进小邹的挎包,自己留下萨琪玛又说,“邹同志,不晓得你看得起我们乡坝头的人么?我想把儿子拜谢给你?”
“那咋要的?”小邹推辞说,“我从来不收干儿子。”
“那你是看不起我们乡坝头的人?”
“不是,不是,不是。”小邹连忙说,“有缘千里来相见,我们见得到面的。”小邹拿起热水瓶,给关莲英杯子添加开水。此时此刻想得最多的是,他一个月只有40元工资;爱人农村民办教师每月30多元,全家生活温饱而已。但眼面前的这位农村少妇身材长相都好,言谈举止适度越发显得美丽动人。他甚至有经常相见的愿望,只是经济严重制约着自己。
“那就算了嘛。”关莲英依旧笑容满面地说,“其实要不了几年,我们农村人一定会比你们城里人过得更好。”
吃喝完毕关莲英又掏出几张纸,两人都擦了手、擦完嘴。仁肃大师父又来了,刚才这老和尚,不知是去吃饭还是忙活别的什么。他对小邹说:“县上的同志,我请你去我禅房头看一下哇?”
小邹心中一阵惊喜连忙说:“好!”他知道和尚的禅房,外人一般是不能去的。
“我也要去。”关莲英紧接着说。
“我的禅房女人不能进。”老和尚坚决地说。
“啊呀!”关不悦地说。
“算了,你就在这儿等我一下嘛。”小邹起身跟在仁肃大师父后面,进了天井右边的双扇门厢房。
这是一间两进前厅后宿的大屋,前厅约10平方米;后屋有30平方米,合计40多平方米。前厅八仙桌上摆放一盘苹果、广柑等水果,木板壁头上有一张装玻璃镜框的僧人旧照片。“这是以前的大和尚,驾鹤西行已经10年了。”仁肃十分敬意地说。
后面住宿的房间,小邹看到简单的床铺之外,满是装经书的柜子有5至6个之多。侧面向窗户的桌子上还放了木鱼,应该是这位老和尚念经用的。小邹在书上看到过一种说法,在中国当和尚不容易!因为全部佛经有3亿多字,大师级的和尚一是要读完,二是要背诵其中的至万字,才可能诵经作法。就是一般的和尚也要背诵,60至70万字的经文。因此人们用“和尚也是人学的”,来鼓励克服困难!
出木鱼桌子旁的侧门,阵阵香气来自一处约40平方米的小花园。里面中间是几排长得很茂盛的寒晓梅,碧绿的枝叶里开着许多白色的花,地上也撒落有白色的花瓣绿色的花壳。周边地上满是叶子宽大的吊兰又叫禅花,还有几盆枝叶壮但苗数少的兰草。一只足足有30至40斤重的大石锁,放置在稍宽的空地上手把处磨得油光。
“小邹同志,我想送你一盆兰草!你看那盆如何?你们有双肩包把它装起走。”
小邹立刻明白仁肃大师父之目的,他看到那盆兰草只有3苗,通体碧绿没有一点杂色。比他在解文耀书记家,看到过的兰草还好。听解的爱人张贵芳说:“草以素为好!”越纯净、开花越香、价格越高。现在如果能把这盆兰草带回去,送给解书记该多好!但是这种时候,怎么能要般若寺的东西?甚至带回去送解文耀书记也不行。
“大师。”小邹说,“周围农民砍树子的事,我回去一定向县委领导汇报.相信会处理好,兰草万万不能要!”
“那就算了,我看得出你是个好人。”老和尚扶了扶自己的眼镜又说,“我喜欢寒晓梅、禅花和兰草。因为它们都带佛,它们的花都有佛像、佛意、佛心。‘万草一素王’兰花中素草为王,因为素草开花特别香,香气把其它的草都给压抑了。素草自己也不太长,这花圃里的几盆素草,还是我师父大和尚,年轻时在这山上发现的。传到现在也有几十年,才分成几盆、一盆还只有几苗!”
(这里的题外话是,上世纪80~90年代,都江堰市兰草价位高得吓人!素花级别的起码都是几万元一苗。时间进入0年后,高价位兰草的克隆技术解决了。任谁都可以想像,一匹兰草嫩叶能有多少个细胞。如果每个细胞克隆1苗兰草,能够新生出多少苗好兰草?据笔者了解,当年好几万元1苗的好兰草,现在都只是10来元1苗。)
小邹弯腰抚摸石锁油光的把手说:“大师你习武?”
“说不上,会一点点。”仁肃大师父目光深沉地说。
小邹跟随仁肃大师父回头看到,面向花园的门框上有一副对联:“勤勤恳恳礼我佛,欢欢喜喜享涅槃。”写对联的红纸已经发白,上面的毛笔字写得很好。
“这是你写的?”小邹问。
“我写的。”老和尚自豪地说。
“呵……涅槃?”
“对涅磐!佛教的最高境界。”
出禅房仁肃指着对面,隔着过道和两处花台的双扇门厢房说,那里就是仁宇的精舍。这时关莲英站在花台边,垂丝海棠树的牵牛花下面。她扬着笑脸对小邹说:“邹同志肯定是得到大师父的真传!”
“你还懂得起真传?”小邹有些吃惊地问。
“朝庙子的人连这点都不懂么?”关还是笑着说。
小邹转身向仁肃大师父告辞。
“邹同志乱砍树子这件事,咋个制止就拜托给你啦!”老和尚动情地说。然后回屋从八仙桌上供果盘中,一只手拿起两个青苹果,一只手拿起两个皱巴巴的广柑。“供过菩萨的吃了好,带回去给老年人、小娃娃吃更好。”他又说。
“大师放心。”小邹收下老和尚两只手拿的果子,自己也有些感动地又说,“大师放心!”
“大师父,我们走了。”关莲英说。
“好嘛。”我送你们到门口。
小邹背起水壶把苹果和广柑各装一个进挎包,另外两个递给关莲英。关把背包和两只果子,塞进一只篼里双手各提一篼,三人下石台阶朝高门坎的大门走去。弥勒佛向那里仁肃双手高举向上一拱,水晶镜片后的眼睛满是期望的神情。小邹和关莲英都朝大师父挥手,两人先后翻过高门坎出院落门。
都江堰市的兰花展览图片
他们走到两条山沟交汇的石桥那里时,蝉鸣声和杜鹃叫声响起。从般若寺又传来悠远的钟声、低沉的鼓声、和乐的磬声,小邹明白这是仁肃大师专门为他敲响的。这时太阳已经撕开云层,阳光洒在般若寺的山上、树上和庙宇之上。小邹和关莲英站立的四周到处金光灿烂,宛若蓬莱、瀛洲、方丈似的仙境一样。诗云:
一湾花溪水,无言向东流。
和风拂大地,阳光铺锦绣。
绿树满山坡,红花缀山沟。
杜鹃鸣天外,白鹭嬉塘头。
翠竹环山去,小路沿山走。
有客来瀛洲,神仙也想留。
细听般若寺,钟鼓磬悠悠。
……。(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