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初春的凉意,记者沿着平直的旅游公路漫步在化屋村,举目四望,乌江画廊山川锦绣,两岸悬崖险峻壮美,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我去年的毛收入有60万元。”化屋村农家乐老板何兰骄傲地说,“天气好的时候,每逢节假日天天爆满,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70桌,进出的游客有多人,最多一天的收入就有1.5万元。”
化屋村三面环水,地处悬崖底下,过去,“手扒岩”是村民出行的唯一方式。如今,化屋村基础设施不断升级,8.5米宽的旅游公路直通村里,专用停车场、游客中心加速建设,漂亮的民宿、优美的环境、美味的农家饭菜、热情的苗族歌舞、来往的游客,处处透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活力。
目前,化屋村有农家乐31家、民宿和农家旅馆19家,其中有12家农家乐是年新增的。现在,化屋村已经成为不少游客向往的打卡地,去年累计接待游客近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
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化屋村,是毕节市持续做深业态融合,谋划推进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的特有产物。为加快业态融合,延长旅游产业链,毕节积极创新旅游业态,在“花海毕节”总体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打造民俗文化体验游、温泉旅游、度假旅游等新名片。同时,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和落后业态形式,坚持“文旅、体旅、农旅、商旅、康养”融合,全方位、多形式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不久前,一场瑞雪洒落百里杜鹃的温泉度假区,白色的雪景与温泉交相辉映,皎洁的群山、水雾缭绕的温泉、美丽的杜鹃花……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现在的百里杜鹃旅游体验感大幅提升,交通方便,游玩项目多,赏花泡温泉‘四季皆可游’。”来自黔西县的游客罗丽开心地说。
截至年底,百里杜鹃接待游客.14万人次,旅游发展迈出铿锵新步伐。
近年来,毕节将发展旅游作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朝阳产业,紧紧围绕贵州省“个旅游景区”建设核心任务,以百里杜鹃、织金洞、韭菜坪等龙头景区为代表,不断推进全市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带动餐饮、住宿和农业产业等发展,以高铁沿线为轴,打造以金海湖新区、黔西市为主的一批乡村避暑度假系列精品。
赫章韭菜坪
截至目前,大方奢香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新增金海湖湿地公园等3A景区17家;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景区、奢香军营山地公园等旅游新产品相继投入市场;黔西市解放村等14个村寨创评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过去“乌蒙处处好风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被打破,毕节旅游资源走出“深闺”,迎来八方游客。
数据显示,毕节市研发、生产、设计、销售旅游商品企业已达家,年均产值均达万元以上。年,毕节市接待游客达万人次,同比增长14.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8.4%,旅游活力不断释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惠洁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