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镇地处东莞市东南部经济带的腹地、莞深融合发展的前沿地带,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黄江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这对城市门户节点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门户是进出城市的必经要地,不仅是交通枢纽中心,而且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目前黄江镇共有6个镇界出入口,分别为刁朗路至常平节点、东进路至樟木头节点、公常路至光明区节点、江北路至常平节点、青龙路至塘厦节点和西进路至大朗节点。
为展现黄江城市形象,黄江镇近日推出6个出入口门户节点提升工程方案。本此提升工程采用开敞空间改造、环境整治、重点建筑外立面整饰等多种措施开展环境提升工作,旨在打造美好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周边地块价值,增强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针对城市分区定位分类型设计门户形象
笔者走访了西进路至大朗节点,现场看见人行道上停满车辆,路面被碾压至坑洼不平,一旁甚至有商户涉嫌随意排放污水。随着门户节点提升工作的开展,类似的乱象将在不久后得到全面整治。
黄江镇共有6个镇界出入口,除刁朗节点外,其余5个节点均位于交通主干道上,其中北部4个节点分别与大朗、常平、樟木头交界,南部两个节点分别与塘厦及深圳光明区交界。黄江镇城市品质提升办负责人表示,在制定每个节点的提升方案时,充分结合了《东莞市黄江镇总体规划(—年)》《黄江镇综合交通规划图》、黄江中心区圈层结构和彩色林整体规划等因素进行设计。
根据《黄江镇城市品质提升规划》,黄江将在整体风貌区分上,以传统老城、新建产城为原则将城区划分为四个重点风貌展示区。西进路至大朗门户节点位于黄江的北部旧城更新风貌区,属于城市景观核心位置,是广州从常虎高速以及大朗进入黄江的门户位置,同时该区域包含黄江镇政府和黄江广场等重要节点,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打造以现代黄江为主题的门户节点;而公常路至光明区门户节点位于黄江的现代高新工业风貌区,该区域以科技工业为主,是深圳光明区进入东莞黄江的重要门面,将打造以科技黄江为主题的门户节点。
近年来,黄江从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并重转型,强调宜居城乡建设,同时围绕服务经济建设的目标,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休闲旅游及其服务业发展完善、民生工程完善、社会包容和谐、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与充分利用的东莞市东南部产业与休闲旅游城镇。
结合发展定位,黄江计划把江北路至常平门户节点打造为以宜居黄江为主题的门户节点;刁朗路至常平门户节点打造为以产业创造为主题的门户节点;东进路至樟木头门户节点打造为以山水黄江为主题的门户节点;清龙路至塘厦门户节点打造为以生态黄江为主题的门户节点。
目前,6个节点现状用地包含新型产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居住用地、农林用地以及商业用地等。针对现状,方案强调打造门户节点开敞空间及标志性景观。考虑到未来地块的功能转换,建筑宜以简约改造为主,适当点缀本土文化元素,预留绿地与未来规划对接的可延续性。
根据现时的交通规划,江北路至常平节点和东进路至樟木头节点分别为生活性主干道和交通性主干道,车流量较大,拥有良好的自然基础,将对两侧挡土墙景观美化,建设快速性景观,给予来往车辆视觉上的提升,消除行车疲惫感;青龙路至塘厦节点位于高速公路与交通性主干道交会处,位置车流量一般,建设快速性景观效果为主。
公常路(梅塘花园至光明区路段)和莞樟路(西环路至黄江广场路段)则定位为生活性干道和交通性主干道,两个路段局部慢行道定位为主要慢行道,其中公常路路段将延长至清祥科技园,串联周边社区绿道及公共绿地,与大鼓山水库的特色慢行道相连接;两个节点提升将完善人车分流的慢行系统,串联完整的绿道网,来加强与周边厂区、公园及社区服务设施的慢行连接,并种植开花树种,实现绿化林荫大道。
与彩色林结构规划对接方面,提升方案把交通性干道设为外圈层,沿线整体为连续性的绿带节点彩色景观打造;生活性干道为内圈层,打造五彩城区,强调建设品质型景观,形成沿线分段式彩色植物带,注重公共开敞空间的打造。
总而言之,城市品质提升办与设计方将“精细化、品质化、创新化、个性化”理念贯穿于城市设计全过程,强化并丰富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改造提升后的6个黄江门户节点,将展示黄江的城市生态型山水宜居新城风貌和高新科技产业形象,打造黄江城市新风貌、新形象。
营造缤纷多彩街区氛围打造黄江城市意象
出入口门户节点提升工程中将6项工程分为“两核心,四节点”,公常路至光明区节点作为黄江对接深圳光明区门户,是黄江门户提升项目的核心之一。该节点作为黄江与深圳交界的门户节点,应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但经观察,发现该入口门户缺乏标志性,周边环境杂乱,没有利用好原有环境风貌进行精细化,无法体现黄江的本土特色,也没有体现出科技风貌。提升方案计划运用夜景地标建筑、增加公共空间、增加公共艺术和提升绿化等手法进行打造节点景观,为行人加强已进入黄江的感觉。
该节点全长约4.3公里,景观定位为“上绿下彩”,强调以交通性为主,建设速度型景观带,部分路段更换或补种上层乔木,梳理中下层植物,利用杂碎、闲置空间设计开敞绿地,用花树点亮重要节点位置,营造“缤纷多彩”的街区氛围;公常路沿线种植常绿植物,局部增添开花高灌木,形成林荫大道的感觉,开花节点则选用凤凰木为主,常绿树种选用香樟为主。在慢行系统设计方面,该节点将减少主路减速带,保持机动车通过速度,优化绿色街道设计、整合路面铺装。
项目另一核心工程为西进路至大朗节点提升工程。该节点受制于区域内莞樟路带状空间的限制,无法形成较为开阔的门户空间;目前,该节点基础设施、周边风貌以及两侧绿化的带状空间不符合速度型景观带的要求;该路段也缺乏绿道建设及配套设施,与总规慢行交通规划不符。
设计上,该节点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打造节点为彩,线性为绿的连续性景观带,分为三个节点,以启程、过渡和高潮让人们感受黄江的气息,以人行道改造、绿化提升,街头广场增加公共艺术标志,优化慢行交通和围墙风貌,增添现代黄江氛围。
由于该节点途经多为居住、商业或政府用地,注重道路两侧绿量及植物搭配,提升方案计划将该节点沿线两侧行道树乔木更换为香樟,配以宫粉紫荆、凤凰木等开花植物,形成视觉跳跃,局部补种红绒球,毛杜鹃等本土化彩色地被,达到“上绿下彩”的效果。届时,道路四时常绿,伴有花色点缀,景色相当宜人。
加紧山体复绿增加趣味性景观设计
相较两个核心工程,其余4个节点改造提升工程复杂程度要小一些。江北路至常平门户节点将运用增加公共空间、增加公共艺术、绿化提升等手法进行打造;青龙路至塘厦节点周边环境以挡土墙、跨线桥为主,环境自然风貌良好,运用增加公共艺术、挡土墙提升、绿化提升等手法进行打造。
东进路至樟木头门户节点周边环境以山、自然景观为主,现状两山相夹,拥有强烈的门户感,但目前景观缺乏标志性风格,交通节点位置缺乏不同片区各自的特色,也缺乏能够体现黄江本土文化,无法给人以进入黄江市区的城市意象,将以山水黄江为主题,除了具有普适性的增加公共空间、增加公共艺术、提升绿化手段外,还将运用彩色林提升工程手法,使节点形成沿线为绿,部分区域为彩的特点。据了解,目前该节点两边山体裸露,植被稀疏,还需要运用山体复绿工程技术进行复绿。
刁朗路至常平节点现时环境杂乱,公共艺术位置被植物遮挡,较为隐蔽,无法让路人立刻得知已进入黄江辖区。提升方案计划改变原有场地结构形状,在路口设置公共绿地,放置与植物相配合的雕塑,新增黄江口号,凸显黄江特色,同时新增公共空间贯穿两侧人行道,并对原有建筑进行美化,提升节点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提升方案计划在多个节点采用蚂蚁造型垃圾桶和蚂蚁装饰垃圾桶进行垃圾收集,蚂蚁造型垃圾桶写实、生动、可爱,用蚂蚁原型背垃圾桶,给城市景观增添趣味感、灵活感和可爱感;蚂蚁装饰垃圾桶现代、简约,顶盖运用圆弧设计,光滑细腻,具有别致的美感,外壳增加蚂蚁贴图元素,增加生态灵活感。
在道路改造方面,该节点将在多个节点进行道路翻新,路面铺设超薄沥青层,达到减少雨天水雾及路面水膜、降低行驶噪音等行驶效果,同时路面因长时间磨损,道路标线、标志出现大面积模糊不清、重叠等现象,将以“安全、高效、经济、耐久、美观”为目标,对道路的标线、标志等进行全面翻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