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游记中一首词表面描写参禅悟道,实际 [复制链接]

1#
哪家白癜风能治愈 http://pf.39.net/bdfyy/
佛教自东汉永平年间传入我国后,两千年间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宗门派别。而在最为兴盛的禅宗一派中,“参禅”是僧侣们领悟佛法、明心见性的一大途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就有一首词描写了参禅悟道中,需要经历的艰难险阻。韵味十足、禅意深深,其词原文如下:原词翻译在佛门中,参禅求法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是虚度光阴,到老时仍旧一无所成。打磨砖块作为镜子,集聚雪花当成粮食,这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妄念,多少人却为此执迷一生。一根毛发能吞下汪洋大海,一粒芥子能容纳高山险峰,金色的佛祖为此微笑。觉悟时便能超过佛法的十种境界,而六道轮回之苦也不会再来侵扰。在这没有尘世杂念的山崖前、没有阴影的树木下,可有谁听到杜鹃鸟在春天里的一声声啼叫。曹溪道路艰险,鹫岭上云雾深锁,在这些地方故人的踪迹全无。千丈高的冰冻悬崖下,一株五叶莲花正在悄悄开放,古老的殿堂内帘子垂下、香烟缭绕。等到了那个时候,看清楚了佛法的源流,便能真正的领悟佛法三宝了。原词评析这首词出自小说《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佛祖如来擒获石猴,饮罢天庭的庆功宴后回到西天,召会诸佛,通知开设“盂兰盆会”,此词就是这一小章节的开篇词。词中开头写到多少人参禅一生,但大部分人都虚度年华、无果而终,接着以两个典故为例,点破世人的执念痴迷。而后面则说明佛法的无边和悟透佛法后的福泽。下片则通过景物意象着重写参求佛法路上的艰险,并说明只有通过了这些艰险,才能够领悟佛意,见识到佛的光芒。全词抛弃了佛理传统诗词中空洞、枯燥、乏味的佛理陈述,通过用典、比喻、写景等手法描写了参禅求道的过程,古静典雅,意境十分优美,让人读起来有一种禅风墨香扑面而来的感觉。而其中所表达的意思则是缓缓道来,像一位佛法高深、和蔼可亲的老僧在前面慢慢引导,使人不自觉地接受和思考,越品越觉其中意蕴无穷。词中典故磨砖作镜这个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相传唐朝有一和尚名叫道一,他为了明悟佛法经常打坐参禅,但一直未有所悟。有一次,一位名叫怀让的禅师拿着庵前的一块青砖在台阶上打磨。道一看到后问他干吗,怀让回答:“磨砖作镜”,道一说:“磨砖怎么能当作镜子呢?”怀让反问:“磨砖不能成为镜子,那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执着于无用的事,永远也不可能会成功的。(“积雪为粮”也是这意思)芥纳须弥这个典故出自《祖堂集·归宗和尚》,意思是万法空相、巨细相容,也可以指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大小关系,形与质之间的转换。曹溪曹溪是广东省曲江县一条溪流的名字,临济宗宝刹宝林寺就在这条溪流的上游,相传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曾经在此地修行并弘扬佛法。鹫岭鹫岭乃西天灵山的别称,相传此处为如来佛祖宣讲《法华经》的场所,用在此处是借指六祖慧能大师弘扬佛法之乡。五叶莲开这句的典故是指“一花开五叶”,出自《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意思是禅宗传至六祖慧能后逐渐演变成五个流派,他们分别是:临济宗、法眼宗、云门宗、曹洞宗、沩仰宗。人生哲理这首《苏武慢》表面上只写了禅宗中对参禅悟道的感悟,实际上,通过此词我们能发现其中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一、认清方向再努力,少做无用功词中开头第二句就说明了方向的重要性,人生中的方向选对了,朝着它努力,你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是错的,你所做的努力就会成为无用功,甚至南辕北辙,产生相反的结果。二、朝着目标前进,不畏艰险要想参破禅机、明悟禅理,达到佛家的最高境界,必须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人生亦是如此,谁也不能预料到将来会发生什么,只有好好把握现在,慢慢摸索,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迎难而上,才可以慢慢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三、对人生有所觉悟在佛家中,佛就是觉悟、觉醒的人。对于我们而言,“悟”这个字可能比较抽象,如果将它落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种意思。1、功利心强、贪婪的人的“悟”是满足,感谢生活中的一切,对自己现在拥有的感到快乐,对自己不能拥有的懂得放手;2、意志消沉、悲伤的人的“悟”是进取,唯有振作起来,生活才有价值,人生才有意义;3、傲慢无礼的人的“悟”是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伤害亦是。4、世故圆滑的人的“悟”是立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带着面具生活确实很累,人还是要有一点自己的立场和坚持。…………人生的这种“悟”还有很多!(文/若木图/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