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说是一部完美的戏,唱词诗意化,没有一句废词,中西结合的唱腔也达到了巅峰。”谈及京剧《杜鹃山》,“梅派”青衣名家史依弘的语气里充满敬佩。12月24日晚,上海京剧院将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校区礼堂上演这一经典剧目。这是继年《智取威虎山》后,剧院第二次携红色现代京剧登上这一舞台。这几天,《杜鹃山》剧组正进行连日高强度响排,各环节精益求精,力求以最饱满的热情呈现一台视听俱佳,彰显剧院艺术水准的高质量演出。上海今天阴雨绵绵,气温逼近零度,上海京剧院二团排练厅则是热火朝天,演员们早早提前进行准备。午后一点,响排准时开始。“无产者等闲看惊涛骇浪”,第二场启幕,史依弘饰演的“柯湘”登场,身姿挺拔、眼神锐利,一个革命者的风采已能见得几分。“每十年排一次这个戏,每一次排都觉得不简单。”史依弘对记者表示。现代京剧《杜鹃山》由北京京剧院于年创排首演,年上海京剧院首次排演该剧,多年来历经精排精演,年剧院再次进行了复排整理。作为《杜鹃山》里的“大女主”,“柯湘”被认为将青衣的唱、小生的念、武生的打融于一身,相当考验功底。“这部戏对演员要求很高,我在传统戏里旦角的积累、小生的积累都用上了。”史依弘想起了自己在《挡马》《大英杰烈》等剧中扮男装的心得,“小生的台步就是不一样,注重精气神。”年,史依弘第一次接触《杜鹃山》,给她讲戏的是电影《杜鹃山》中“田大江”的扮演者、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牧坤。史依弘还记得,当时最难克服的便是大小嗓的结合,“起初我念白很低沉,演唱的时候调又特别高,会让观众觉得是两个声音。我逐步地调整,尝试着小嗓带大嗓,现在可以说,基本衔接得没有什么障碍了。”自复排以来,《杜鹃山》的演出场次并不算多,但每每上演总能引发大量戏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