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历史的云烟,走进诗词里的故事人生,玲子欢迎您的到来。
前言: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间第一耽离别,花开有期,韶华难留,短暂的重逢之喜终是难敌久别之痛。
“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急景流年真一箭,王国维既能善写离愁之苦,也能抒时不我待世事无常之感。
其实,不论是伤离别也好,抑或是叹时光荏苒也罢,皆是因为珍惜和眷恋而已,唏嘘的同时,也在向光而行,不断地超越自我。
《玉楼春西园花落深堪扫》作于年春,彼时的王国维在外地教书,久别家乡亲人,见暮春之景,心生感慨,遂作此词。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
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火。——近现代王国维《玉楼春西园花落深堪扫》
简译:
西园的花朵落了厚厚的一地,值得打扫一下了,春光刚刚经过眼前,可它那么匆忙仓促,转瞬即逝。
花儿盛开时寂寞孤独,无人发现,更无人来赏,现在花朵凋谢了,又怪它零落的早,不胜感慨悲哀。
昨天去了一趟西山,山中的花还开着,骤雨初歇,远处的山峰还笼罩在雨雾中,近处的夕阳已经钻出了云层,满山的杜鹃如火烧了一般。
赏析:
王国维19岁与莫氏成婚,而后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不是外出求学,就是在各地教书,来去总是匆匆,夫妻二人聚少离多。
所以,对于光阴之迅疾,他自是比旁人更为敏感,就如他与妻久别重逢,两两相视,涌上心头的却是深深的叹息“绿窗春与天俱暮”。
春光已老,美人迟暮,流年蹉跎,自己还是苦苦奔波,事业并无起色,疏于对家庭的照顾,和对妻子的关心,唯有愧疚而已。
但他又是超脱世俗的,花开花落,伤感之余,犹能转换视角,从另一个方位来看人间生生不息的烟火,给自己以力量和希望。
王国维的这首《玉楼春西园花落深堪扫》词以写景为主,寄情于景,层层递进,最后引出其中的哲理,让人深思。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前两句伤春,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幸福和美好总是来去匆匆。
暮春时节,落花如雨,西园里不知何时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分明觉得春天刚刚才开始的样子,谁知它却如此仓促匆忙。
来时轰轰烈烈,去时悄然无声,待回过神来的时候,似乎一切都来不及了,唯有慨叹和惋惜,原来自己错过了那么多!
所以,他叹惋:“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了又心生责怪,这好像是世人的通病吧?总是后知后觉。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还好,他并没有一味地自责和伤感,而是极时转换了视角,去寻找新生的希望。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的桃花让白居易豁然开朗,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从一个地方失去,会从另一个地方得到。
和白居易一样,王国维在西山中看到的不只是迟归的春天,还有他超脱的境界,花有清香,人有才能,没有辜负就好,何须纠结。
“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火。”,最后两句总束全文,是此词的主旨所在,读来令人眼前一亮,有豁然开朗之感。
骤雨初歇,风雨还没来得及从远山撤离,夕阳就迫不及待地钻出了浓云,雨对斜阳,清新明亮,而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才是最大的亮点。
夕阳下,杜鹃花象着了火一般,把整座山野都照亮了,它们是那么富有生机和活力,令人心旌摇荡,这两句极美,写出他超越自我的境界之美。
从花落伤春到不懂珍惜的愧疚,再到西山花事未了雨后花红似火,词人不断地超越自我,也给读者以希望和力量,来日可期,未来可追。
后记:
王国维,字静安,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其家世代书香,父亲博学多才,家学渊源,自幼饱受熏陶。
七岁入私塾,十六岁中秀才,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而后两次应进士不第,他不再纠结科举考试,而是博览群书投向新学的学习。
十九岁与莫氏成婚,二十二岁赴上海求学,二十四岁去日本留学,次年因病中断学业回国,此后开启了各地教书之旅。
因其博学多才,得以被荐为溥仪的伴读,有了“南书房行走”的工作,从而有幸得窥皇宫藏书,增长了见识和学识。
王国维是近代著名学者,美学家和文学思想家,他一生全部的工作和事业只有一件,那就是专注学问,且成就斐然,有《人间词话》等大量著作传世。
“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腹有诗书,笔惊风雨,王国维有这样的才华和气度,这也是他一生的孜孜以求……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